共享经济在美国是个环保问题,在中国其实就是一个再就业和挣外快的问题。在中国,什么最多?人!跟人比起来,中国的汽车、房子都是配角。当美国群众一直在发愁自家的东西,房间,车怎么这么多,如何利用起来的时候;中国群众在发愁的是自己挣的不够多,工作不够好,没时间旅行,地铁太挤,吃饭太贵。
共享经济的到来,使“平台+个人”的组织形态逐步会替代“公司+雇员”的劳动关系。当“公司”多多少少地变成了“低效率”的代名词,那么企业组织的规模将注定走向小微化,大企业式的“多人企业”最终也将会裂变为很多个“个人企业”。甚至于,一个单独的个体也仍会进一步地碎片化——当每一个人参与到以任务中心、以流程来驱动的各个不同的临时性组织中去时,他们可能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在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之前,能够在不同剧组里同时出演不同角色的演员,其实已经是这条道路上的先行者了。
共享经济“挣外快”从企业内部开始
近年来,国内分享领域不断拓展,从在线创意设计、营销策划到餐饮住宿、物流快递、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等,分享经济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但是迄今为止,分享经济主要是发生在个体之间,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供需匹配,更多的还是对闲置资源的再利用。现在,共享经济已经从C2C延伸到B2B发展。那么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内部员工的“挣外快”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来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人员共享。
“平台+个人”替代“公司+雇员”的组织形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企业可以将推广营销任务共享给员工,让员工利用碎片化时间和社会交际网络来实现“挣外快”的根本需求。比如食品企业营销,可发布订单给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微商,完成营销后,获得业务提成。在这个过程中,员工有了额外收益,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了。企业也获得了额外业绩。同时员工的亲朋好友也能买到内部价的商品。这就是我们说的共享共赢。
这种人单合一的管理方法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施行。比如海尔就在自己探索一个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的需求,而不是狭义的定单,把员工和用户结合到一起,这是我们探索的一个人单合一的模式,并且现在它已经是一个体现了互联网思维的管理模式。
好活平台让人人都能“挣外快”
从分工/协作来看,一端是各个领域中互联网平台的浮现、以及各个产业和企业的平台化,一端是海量个人作为经济主体的普遍化。这样一种“平台+个人”的分工协作的结构,与过去的“公司+雇员”,是大不相同的全新的分工/协作的结构。从生产与消费来看,平台作为典型的双边市场、多边市场,它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边界,所谓“产消合一”已经是大规模的事实。
好活平台是一种帮助企业由内而外进行共享的一种工具手段。如果企业想要实现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好活平台提供了VIP市场,让企业可以将营销任务指定派发,制定标准,员工执行,工单审核,佣金发放,形成完整的内部共享闭环。在这里企业是雇主,员工除了全职工作外,还成为企业内部的渠道创业者。同时,企业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发现优秀人才,鼓励培育内部创业者,让企业完成管理模式的蜕变。在员工执行任务过程中,好活平台提供了好活侠工具,让员工邀请亲朋好友成为营销节点,多劳多得。好活帮帮,可以让员工利用社会化媒体实现互联网营销。究根结底,好活平台这些工具是为了让企业营销成本降下来,同时也让每个员工都能“挣外快”。
企业营销推广当然不能只靠自身员工和供应商。那么如果还需要借助外部资源怎么办?甚至很多互联网企业本身员工数量也非常少,这些企业不能进行内部共享怎么办?这时好活平台创办之初一直强调的B2B共享就有了用武之地。由于在企业内部共享时,很多企业将员工通过平台已经共享,还有很多专业的营销团队也入驻到好活平台。因此,企业将推广营销任务发布到好活市场后,将由这些外部人员来执行。企业审核通过后支付佣金。这种B2B共享可以让企业低成本的、快速的获得成熟的营销人员。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说过,人是目的,不是工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才,成为自己的CEO,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前提是,他有没有这个发挥的平台,谁来提供这个平台。未来, 好活平台希望帮助企业把员工从一个执行者改变成为创业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任务的工具。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