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先行者的肩膀上总能看得更远,同一个问题总能看得更全面,在先行者的指引下把犹豫不定变成坚定不移,了解历史的轨迹,看清未来的目的地。培训首日,学员们在专家导师的循循引导之下拨开心中迷雾,宛如醍醐灌顶般顿悟。
首先,《中国孵化器》杂志主编、上海众创空间联盟理事长范伟军,为大家分享了《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已经进入“双创”时代,各类“双创”政策的发布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现目前全国众创空间超过2300家,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15万家,创业导师超过3万人、举办各类活动超过7.5万次,激发和带动了创业就业人员超过50万人。范伟军认为:“众创空间是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的新载体,为投资机构带来了海量优质的项目,同时也为科技型企业降低了研发风险,提高了创新效率。”
范伟军说:“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就是要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型创新创业,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推进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有着“国内孵化器第一名嘴”之称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吉华,从“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经营策略及国有孵化器的创新转型与蜕变”跟小伙伴们展开了讨论。
首先,谢吉华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为谁服务?我们能赚钱吗?我们如何赚钱?我们未来的机会在哪里?他说:“在运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过程中,你要明白你是一个企业家,你必须时刻想着你在经营你的公司,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市场,找准你的客户对象,明确与他之间的关系,建立与他之间的渠道,从而获得盈利。”
谢吉华认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都是创新服务集成的供应商,他们的差别就在于服务对象不同,因此盈利的手段和渠道也不同。很多人认为孵化器的客户就是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然而企业入驻孵化器的原因是他缺少相应的资源需要我们来帮助。孵化器其实是受政府委托来服务于创业者的,我们通过培育初创企业使其成长和发展,推动产业区域调整,使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带动GDP的增长,增加就业和税收。而众创空间的客户是大企业,以大企业为龙头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去发现机会。客户的不同,你的运营方式、合作伙伴也不同,要让客户明白你的重要性和价值。
答:非常难得有这样系统学习的机会,因为我是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的新兵,之前一直是在做创新个体和创新项目的孵化。我们自己是以创客空间为背景的一个众创空间,今天通过系统的学习对整个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历史来源和演变发展有更明确的了解。同时老师非常专业地给我们细分了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区别,让我们对自己的孵化器或众创空间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
今天的课程我感觉是真正意义上的整理和升华,在我们以前做孵化器的过程中,是难以形成如此系统、深入和专业化的研究脉络。谢老师和范老师从事的孵化器领域的时间很长,实操了非常多具有引领性的有价值项目,所以他们提出来的建议和见解,我认为对当前阶段下成都孵化器有非常深入的影响。
答:创客坊是国家首批众创空间,之前提到我们是以创客空间为背景建立的,我们创客坊本身是以科技创新为重心的一条线,简单来说是我们只做科创孵化。2017年,从国家大背景出发,特别是今年两会以后,我们内部也进行了会议讨论,讨论的结果还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去打造符合我们产业价值观的纵向孵化,说直白一点就是做智能硬件的孵化。因为到现在为止,智能硬件依然是智能市场火热的分支之一,对我们创客坊来说,做服务和变现都相对来说要快一点,智能硬件都是有产品的,我们不仅可以提供融资服务,还可以提供营销类或渠道建设类的服务,这本身也符合我们创客坊的价值观。
问:请简单地谈一下今天的课程给您了哪些启发?
问:能否结合自身的情况谈一下2017年创新创业发展趋势?
答:成都是一个教育和文化很强的城市,我们一直以来也布局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周围,去发觉更多优质的项目,让前沿型的技术成果与需要转型的传统型企业相融合,搭建起一个小型的创新生态。
2017年我们主要有两个核心发展方向:一是我们创投板块的强化,不停地去推动越来越多的优质科技型、前沿型的项目进行商业化,去收获一定的股权。另一个是在新时期下去寻找我们孵化器自身的特点,把握住自身的优势寻找我们的机会。
问:请简单地谈一下今天的课程给您了哪些启发?
答:授课老师在运营孵化器上都有很丰富的实战经验,带给我们很多具体的指导性意见,让我们在孵化器的运营体系上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带领我们去思考如何挖掘和提升孵化器、众创空间不可替代的服务能力与价值从而实现自身市场化的发展。
问:能否结合自身的情况谈一下2017年创新创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