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工业产品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有着很强的地域属性,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农特产品。因此在传统的流通模式中,人们要想吃到具有地理标识的优质农产品需要经过诸多的中间环节。但是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当中,通过电子商务的赋能,使得越来越多的生产者(如农户或合作社)具备了直接对接社会化大市场的机会,通过开设网店或做网上批发,拥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变得见多识广、相互连接、积极参与,拥有更多主动选择的机会。
原产地农产品直销成热点
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中,流通环节繁琐、流通效率低是突出问题。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农产品都是经由“经纪人-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的模式到达消费者手中,繁琐的环节使得农产品的流通成本逐级增加。
流通环节的繁琐导致农产品流通领域损耗严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蔬菜流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达到54%,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
从农产品流通产业链结构来看,我国农民大多分散生产,缺乏组织,谈判地位弱,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运销商提出的价格,在整个流通链条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样在传统流通体系的另一端,消费者对于商品的生产信息、流通信息也了解有限,只能被动依赖中间商披露的信息。
原产地农产品直销,通过将农业生产者转变为网商,或者由电商运营商操盘,将农产品从原产地直接发货到消费者所在地,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流通模式流通环节繁琐、流通效率低、损耗严重的缺点,同时,也建立起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互动的平台,促进了信息对称。
淘宝网特色中国项目是中国原产地农产品直销的代表。主打地方农特产品和旅游资源,通过开放的运营方式和地方馆运营商、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共同打造。
农产品跨境交易活跃
在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下,农产品商流上的创新,除了原产地的直供,农产品的跨境交易也变得越来越容易,进口农产品正在成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热点。
之所以出现进口农产品/食品消费热潮,主要有三方面原因:①消费升级,国内消费者对优质、多样性农产品/食品需求强劲,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活跃则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②受国内农产品安全环境变化影响,人们认为进口食品更安全;③进口农产品/食品毛利高,激发了越来越多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加大引进进口农产品/食品。
适当进口部分农产品,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但对于国内农产品生产者而言,进口农产品的不断加大,也意味着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持续改善国内农产品生态环境,提升国内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化程度,已经成为从政府到农业生产者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