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风声评论(ifengopinion)。
文|凤凰网政务观察员 柯锦雄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成为最核心的资源。而随着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兴起,几乎所有人的数据“秘密”,都会被记录在各地的大数据中心之中。
可以说,在各地产业转型升级之际,不管是传统二线城市贵阳把数据中心建到山洞里,还是古城西安积极引入大型互联网企业云计算中心,都代表着各地对建设数据中心的浓厚热情。
数据中心对一个城市来说,意味着什么?数据中心又如何帮助一个城市进行“数字化生存”?贵阳和西安的探索,也许提供了最初的答案。
01 大数据产业方兴未艾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据及信息的发展也随之出现,包括农业产量、人口数量、组织体系、史料记载等。但是这些信息处于碎片化、割裂的状态,利用的效率和场景非常少。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信息越来越庞杂,无论是收集还是存储都变得越来越不方便。电子时代的到来,让快速有效利用海量信息成为可能,数字经济由此产生。
数字经济离不开数据,由此诞生了目前十分火热的新兴产业概念——大数据产业。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最新研究显示,我国产生的数据量将从2018年的约7.6ZB增至2025年的48.6ZB,数据交易迎来战略机遇期。
自2014年开始,大数据连续六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国家相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发力大数据产业。
这些政策层面的推动,让大数据产业在中国迅速壮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结合对大数据相关企业的调研测算,201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为47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万亿。
我国大数据市场产值图(单位:亿元)图源:中国信通院
2016年3月,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获批,当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发函同意在京津冀等七个区域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批复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包括:两个跨区域类综合试验区(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四个区域示范类综合试验区(上海市、河南省、重庆市、沈阳市)和一个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内蒙古)。
除了国家层面的产业扶持政策之外,一大批地方大数据产业园也相继落地。大数据产业的生态规模迅速扩大,相关的技术标准、交易规则也持续完善,应用市场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与此同时,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也更为深入,金融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健康医疗大数据和政务大数据是目前大数据产业比较常见的应用场景。而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和技术迭代,“大数据+”的发展势头也将十分迅猛,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大数据+区块链、大数据+边缘计算、大数据+AR、大数据+5G等技术融合将会不断扩大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引爆垂直领域的科技创新。
02 数据中心是大数据的基础设施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推送的资讯正好是自己想看的内容;打开地图软件搜索某地,立即显示最短行车路线;去云盘上一键触达曾经拍过的照片……这些日常的生活场景都离不开数据中心的作用。数据的产生不可能如同空气一样在网络空间中漂浮,而是需要分析、存储,以便日后的使用,而数据中心就是存储大量数据的地方。
数据中心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以及管理。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软件或者手机APP都离不开数据中心背后的支持。依据互联网和第三方咨询调查机构的报告推测,谷歌大约有超过100万台服务器,亚马逊大概有60-80万台服务器,脸书大概有超过30万台服务器。
数据中心大体分为三大类别,一种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第二种是企业数据中心(EDC),第三种则是超算中心(HPC)。
大数据的发展让数据中心的需求旺盛,各地大数据产业园的数据中心建设也是热火朝天,其容量更是前所未有。截至2017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的机架总规模达到了166万架,与2016年底相比,增长了33.4%。超大型数据中心共计36个,机架规模达到28.3万架;大型数据中心共计166个,机架规模达到54.5万架,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规模增速达到68%。
从全国布局情况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数据中心规模增速放缓,其周边地区数据中心规模快速增长,网络质量、建设等级及运维水平进一步提升,逐步承接一线城市应用需求。西部地区数据中心网络、运维质量不断完善,冷存储业务、离线计算业务开始上线,数据中心利用率正在不断提高。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数据资源呈爆炸式、指数式增长,作为数据存储和处理主要节点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日益成为经济社会中生产生活的关键应用基础设施。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中国IDC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数据中心行业从最开始的计算中心阶段、信息中心阶段过渡到了服务中心阶段。一线城市趋于饱和,行业呈现出向低线城市、西部区域、海外地区转移的趋势。
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产业也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而发展。2011年中国IDC行业市场规模已达2010.8亿元。2015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 2017年市场规模增长至946.1亿元,截止至2018年中国IDC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总规模为1277.2亿元人民币。据预测,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03 西部城市争夺数据中心布局红利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让数据中心变得不可缺少,而西部地区是继北上广之后,数据中心增长最为快速的地区。为了引导国内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2013年,工信部等五部委颁布《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通过划分IDC建设地区类型、提供相应支持政策及减少政府自建数据中心数量等手段,推动国内数据中心建设向气候适宜、能源充足、土地租用价格低廉的西部地区延伸,如内蒙古、新疆、贵州、四川、甘肃等区域。
西安和贵阳正是在数据中心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当中的佼佼者。两地一个地处西北,一个西南,一个是新一线城市的代表,一个二线城市超越的典范,两者在数据中心行业为何能赢得冲击北上广地位的机会呢?
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让西部地区的互联网用户数增长迅速,“提速降费”让互联网真正实现无边界,接入和反应速度让数据中心可以选择布局在更有效率的地方。
数据中心虽然是互联网行业的分支,因为服务器运转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数据中心需要保持一个合理温度才能保证服务器正常工作,所以从根本上讲,数据中心行业是属于高能耗的行业。
数据中心能耗指标一般用PUE表示,指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之比。PUE值越接近于1,表示一个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程度越高。能源消耗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电力,二是制冷。因此数据中心布局的首要原则就是能源丰富。数据中心的耗电量有多大呢?据《纽约时报》2012年一篇报道,全球数据中心的电能消耗为300亿瓦,相当于30个核电站的电能输出。
对于数据中心的制冷,互联网企业想了很多办法。第一条就是在气候适宜的地区,降低物理温度,比如微软就在北极地区建立了数据中心。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优势之一是地区气候条件佳。西安地处北方,年平均气温15.2度,而贵州地区西南山区,年平均气温15.6度。
西安的优势在于陕西省是一个煤炭和天然气大省,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能让西安有充足的电力资源。甚至可以说,在西安建设数据中心可以有效缓解西气东输的压力,将能源就地转化为电力供应数据中心,而数据中心的服务范围则是全国的。
而贵州的优势在于地势复杂,所以水利资源丰富。同样水资源也可以让数据中心采取水冷方式,降低对使用空调降温的电力消耗。近日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的名单中,贵州有六家数据中心上榜,可见贵州数据中心行业能耗效率之高。
西安与贵州在大数据产业上均有国家大数据产业的示范基地,西安位于西咸新区的沣西新城,而贵州则在贵安新区。但与西安不同,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属于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综合试验区,在政策地位上更高。而且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是国家第一批大数据产业综合试验区,在政策扶持上快人一步。2015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以大数据命名的交易所。
根据数据中心的业务分类,目前数据中心的业务收入朝增值业务转变,而增值业务当中的备份中心、灾备中心的选择也成为了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发展的重点。一般数据中心为考虑极端灾难的发生,会选择在异地或者同城兴建灾备中心,这样即便主数据中心受损,灾备中心可以即时提供服务,维持业务正常运转。灾备中心的选择要求要高于备份中心,一般需要不同城市,不同河流,不同区域,距离要超过500公里,地质条件优越,无台风、水灾以及地质灾害。
贵州地处战略腹地,平均海拔11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地质结构稳定,远离地震带,距离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互联网流量核心区域较近。据《贵州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7年,贵州省光缆线路长度达到90万公里;建成开通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6730Gbps。
而西安近200年以来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自然灾害,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居中、交通便利,也是国家通信网的枢纽之一,是国家西南、西北光缆干线网、长途传输网、数据通信网、固定电话网最重要的节点,国家骨干直连点之一,跨网访问速度优于其他地区。根据2017年《陕西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17年12月,陕西省新增光缆线路19.1万公里,累计达到108.7万公里,西安骨干直联点完成带宽扩容270G,互联网省际出口总带宽接近17T。
尽管西安百年来未曾发生地质灾害,但西安位于关中地震带,地质结构不稳,这是西安的一大劣势。不过西安的优势在于人才储备丰富,陕西省拥有高等院校80多所,大部分位于省会西安,西安还拥有两所985高校,属于西部的人才高地。
相较而言,贵州的短板恰恰在人才上,但是贵州自然环境多变,人文丰富,景色优美,空气质量好,在许多宜居城市排行中,贵州省会贵阳市始终榜上有名。在各地人才大战之时,贵阳也静悄悄地“参战”。不仅给予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同时还依据收益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根据《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指出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贵阳市符合要求,未来贵阳市的落户限制将会全面取消,对于人口流入是一大利好。
数据中心的西移是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的必然,西部地区无论土地成本还是能源成本都优于东部地区。在以往,东部地区作为能源消费地,西部地区作为能源生产地,在运输过程当中会出现能源损耗,运输成本也极为高昂。而数据中心依靠网线,就能让天涯变咫尺。
尽管数据中心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但是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更高,在西部地区建设数据中心可以极大地减少能源运输的消耗,将能源消费地与能源生产地重叠,相比较于能源的运输,数字运输不仅速度快而且成本低。
贵州作为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省份,抓住大数据发展的机遇,实现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省会贵阳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而西安则是传统制造业基地,在迎接东部产业转移,自身产业升级的过程当中,迎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东风,不断夯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未来的西安,将可能成为整个西部的数据中心城市。
本文来源:风声评论
注: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
微信编辑: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