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放学堵他
编辑 | 未生
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以“嘴”出名的天津人爱说能说,也爱吃能吃。
天津人一开嗓,那绝对是怎么拐弯怎么来,一句话里面藏着九九八十一道弯,像极了天津卫蜿蜒的河道。都说北京人爱贫,天津话挤兑起人来也绝对是“呛”,但一口一个“结界”叫的你还没脾气。
天津菜和天津话一样,“呛口”在全国独树一帜,但津派呛口不是川渝贵赣的麻辣生猛,也不是江浙沪闽的甜入骨髓,而是一个字——“咸”。初来乍到的外地人还真不一定吃得惯,但这就是天津卫风味。
part.1
天津人,绝对重口味
说起天津口味,你保准儿想到的是狗不理和煎饼馃子。
倔强的天津人会和你说,我们本地人才不吃狗不理,而至于煎饼馃子,加生菜、辣条、火腿肠什么的,都是邪教。
▲天津煎饼馃子有着不同其他地方的严格标准|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对津派厨师来说,做菜也是有套和外地迥异的严格标准。最明显的大概是对“用盐”的规范。
你以为加一勺盐是这样的:
实际上,津派厨师认为加一勺盐可能是这样的:
虽然整个北方地域都是咸口为主,但初到天津的外地人还是会被这股独特的“咸”震慑住:
▲图片来源:微博
▲天津人的观念是“咸则鲜”|图片来源:城市快报
据2015年天津市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结果数据统计,天津市民的总盐摄入量达15.01克/标准人日,其中烹调用盐约为10克/标准人日,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天津菜就是如此任性地打翻了盐罐子。从八大碗的炒虾仁儿、熘鱼片儿、烩丸子、烩滑鱼、汆白肉、笃面筋、烧肉、松肉,到各式各样天津小吃,“咸”是天津人离不开的滋味。
在天津和煎饼果子齐名的“锅巴菜”(天津人读gā巴菜),就是以咸著称。为什么没和煎饼馃子一起走出天津卫?有一种说法是“锅巴菜实在太重口了”。
▲锅巴菜|来源:味道天津
所谓锅巴,即晾干后切成柳叶形小条的煎饼,天津人将其浸在素卤之中,然后放上芝麻酱、腐乳汁、辣油,撒上卤香干片和香菜沫等小料后食用,只看这些配料,是不是就觉得口味超级浓郁了?配上卷圈,咬上一口,口舌生香,越嚼越有味儿,好吃是真好吃,咸也是真咸。
在天津,早餐除了锅巴菜,还多了去了,但都绕不过一样——“咸”。
喝个豆浆,虽然是淡味的,但桌上摆的罐儿可别乱加,老天津人喝豆浆会加上少许盐,怕是嘴里寡淡。
▲豆浆馃子
吃个老豆腐,一碗颤巍巍的白豆腐,浇上醇厚的黄花菜、木耳等调成的卤子,咸得有滋有味。传统天津小吃面茶也是如此,单取黍子面或小米面熬成糊状物,再淋上麻酱,最后还得撒上芝麻盐画龙点睛。
在天津,还有一种粥称作“咸饭”。别地儿的食客或许会在粥里加糖提味,天津卫则是加酱油。葱、姜、八角炝锅后,取肉末、白菜切丝加酱油翻炒,再加鸡精、五香面、精盐调味,加米加水,小火煮烂。
▲咸饭
对于老天津人来说,九河下梢的地形,离不开的河鲜海货。天津人常说“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在这些河鲜海货中,虾酱可是最日常最天津的好东西。虾酱饽饽、虾酱鸡蛋,实在不行干吃虾酱也行。满满的咸香味,倍儿天津!
part.2
为什么天津人那么爱吃咸?
其实天津人爱吃咸是有原因的。
天津菜系形成发展与漕运盐商息息相关,地处九河下梢,天津盛产优质河鲜海货,同时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使天津菜逐渐融合成一股独特的味道。
▲天津大红桥
天津“地当九河津要,路通各省”,后逐渐成为漕运枢纽,更是五方杂处,商贾云集,天下美食尽聚于此。这就给天津菜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同时码头漕运工人的出现也加重了天津卫的口味。《中国地域文化》的天津卷这样解释:老天津人在码头干活时出汗多容易流失盐分,所以在吃食里便采取“盐补”的策略,同时咸口饭菜还能让人食欲大增,很适合重体力的码头工人。
天津名菜贴饽饽熬小鱼最能体现天津菜的码头文化,老天津人靠着码头吃饭,讲究方便,又要求重口味菜,能下饭,于是发展了菜饭合一省时省力的烹饪手法。
除了受码头文化影响之外,天津卫的水也是天津人吃咸的重要历史原因。
19世纪以前,天津人吃水得上水铺,那里有经明矾沉淀过的南运河水及海河水。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海河流域进入枯水期,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彼时水量稀缺,水质恶劣,水里自带盐分。
▲如今的海河早已没有了过去的残破
这种情况下不加盐,天津人的饭食都比其他地方要咸。不过这种情况却没有难倒乐观的天津人,他们一边自嘲称那时的自来水能腌咸菜,一边因地制宜,配合食材将“咸”慢慢引导至“咸鲜”。
part.3
天津是不是美食荒漠?
好吧,说了这么多,其实天津人还面临一个终极问题——天津到底是不是美食荒漠?
但其实,天津菜口味重,却并不是一条路子走到底。虽然“咸”是基底,但天津菜的口味并不单一。酸甜、麻辣、鲜咸都是津菜口味,津菜大厨往往会采取极高明的复合手法,比如罾蹦鲤鱼便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由带鳞活鲤鱼炸溜而成,酸甜咸辣麻,五味杂陈。
▲罾蹦鲤鱼|图片来源:新塘沽论坛
但由此也可看到,许多天津菜真的很费心力,不少学徒都是拼上功夫,才能熬成大厨。老字号红旗饭庄的津菜名师吴玉书,为了学习脱骨鸡,学徒期间买了几十只在家里反复练习,只为能把鸡扒光毛后,从鸡的脖子后面把整个骨头掏出来,保持鸡的形态完整。
还有津菜里讲究的“颠勺”,没两把刷子,可练不起来。
也因此,许多天津菜逐渐失去传承,老一辈的学徒制早早取消了,传统天津菜也没落了。外来菜系不断占领市场,发源于码头文化的天津菜也失去了竞争资本——尽管实惠,尽管味道好,但卖相不好看,成不了网红菜系。天津年轻人的口味也不再那么重了。
但即使如此,多年的口味早已在这座城市酝酿扎根,“咸”是这座城市的底味。对许多天津人来说,这口天津味,是家乡带给自己的羁绊,是家里的味道,整座城市也因着这味道而有滋有味,热气腾腾。
[1]王桂芝.美食坐标天津[J].现代商业银行,2018(16):103.
[2]周宏.天津的“码头文化”[J].住宅与房地产,2017(07):54-55.
[3]王玮烨.冯骥才小说中“津味”风俗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8):146-147.
[4]郭栋.天津人的吃:温饱与满足[J].中国青年研究,1998(04):40.
[5]张庆璋 ,杜继昌.天津人民苦干三年吃鱼已不难[J].中国水产,1988(03):13.
[6]侯玉 ,张凡.天津人的早点[J].商业研究,1986(07):20-21.
[7]王静,马彧.浅析码头文化对天津人生活方式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5,28(05):294.
内容已获上流UpFlow独家授权。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我妈把我睡成了扁头,还很得意
中国的实验学校,到底在做什么实验?
本文来源:上流Up Flow
注: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
微信编辑: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