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最火的IP不是程序猿说的IP地址,而是知识界的IP。IP全称为“Intellectual Property”,意为“知识(财产)所有权”或者“智慧(财产)所有权”。
IP时代的到来,IP侵权也泛滥成灾,但是各行业的IP保护也在踽踽而行,“维权骑士”的建立为自媒体人的IP保驾护航,那谁为初创企业的IP遮风挡雨呢?
是自己,是法律!
初创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潜在价值的很大一部分在于知识产权(IP)。可很多初创企业在初期往往只顾往前冲,不小心掉进了法律的坑,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官司少,IP保护好”。
简单来说,创业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要注意以下几项:
1. 公司名称
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六条规定: 企业只准使用一个名称,在登记主管机关辖区内不得与已登记注册的同行业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公司名称就是企业的知识产权,要知道你卖的不是产品,是名字!
很多知名品牌都有过被侵权的经历,多数为借品牌操作。著名的“大宝”案(大宝化妆品公司和大宝日化厂),同时出现两大宝,还有“同德福”案件,都是搭便车行为,严重侵犯了原品牌的名称权。
Key:在IP方面中投入足够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注册之前,充分调查自己公司有没有侵犯其他公司的IP,适当关注下全球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战略,比如中国和美国有何不同。我不侵犯你,但是也不怕你侵犯我!如遭遇侵权可以采取两种途径:
请求行政机关保护
提起民事诉讼
2. 互联网域名
域名和公司名称一样重要,两者应该尽可能地匹配,要简单又好记。另外,域名也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一般来说,企业发展到后面有钱了往往会更换好的域名:比如:
优酷的域名从Yoqoo.com改到Youku.com
腾讯刚起家时用的是oicq.com和oicq.net,由于侵权被告更换为tencent.com
京东最初的域名是360buy.com,是不是和360很像?
Key:未雨绸缪和抢占先机
先查重,抢占最新域名,并将所有可能的域名注册了。如最新的.app .shop .game .auto .car .bank .store .group .ltd等域名。同时,部署能想到的将来要进军的国家和地区域名,并制定企业相关的维权机制,以防今后出现纠纷。
像很多公司直接将品牌作为后缀:如新浪的.sina和.weibo,百度的.baidu,阿里巴巴的.alibaba .taobao .alipay .tmall等。
3. 专利
记住,点子不能获得专利,只有新颖的创意才可以。但在向投资者或消费者披露细节之前,必须先注册申请或临时申请,否则将被视为不可申请的专利。
最近的共享单车专利侵权案件一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单车可以共享,专利不可共用”。专利风险也一直是创业公司面临的一大考验。
摩拜单车陷入“扫码开锁”专利侵权官司,永安行被诉涉侵犯“无固定取还点的自行车租赁运营系统及其方法”专利。
Key:抢时间、抢地点
拥有一项专利可以帮助初创公司获得创业资金,并确保你在市场上的地位。但是,不要等到你的专利问题把你的发明商业化。让你的创业公司继续前进申请专利保护这是在创业初期必须要考虑的,在美国发明有一年的宽限期,中国专利新颖性宽限期只有6个月,今天谁第一个申请专利就赢了。无论对哪家公司来说,专利都是一项宝贵的资产。
在美国以外的大多数国家,申请专利申请的一年“宽限期”是不可用的。如果你计划在国外寻求专利保护,在申请专利申请之前的任何时候公布你的发明可能会使你的外国知识产权处于危险之中。
4. 版权
书面材料、照片、插图、计算机软件、音乐、电影/视频和网站内容。
去年国产动画电影《汽车人总动员》被迪士尼公司和皮克斯公司起诉侵权,最终赔偿100多万。
国产动画电影《汽车人总动员》海报(右)《赛车总动员2》海报(左)
涉及版权纠纷的还有《芈月传》原创编剧、总编剧关于署名的问题的纠纷。还有《九层妖塔》篡改《鬼吹灯》,以及去年的《锦绣未央》涉嫌侵权多部原著。
Key:积极维权,迅速行动
美国联邦法院对专利和侵犯版权的诉讼具有排他性的管辖权。州和联邦法院都对商标相关的诉讼有管辖权。根据具体情况,州和/或联邦法院可能对商业机密的盗用和相关的索赔有管辖权。而根据企业行动速度和侵权行为的性质,可以让法官让另一方停止使用你的IP和金钱损失。总的来说,就是要及时诉诸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5. 商标
商标是一个名称、短语或标志,它告诉消费者商品的来源,并将你的商品与竞争对手的商品区分开来。商标需要美国专利商标局的联邦商标注册。单个商标的成本大约是300美元,在中国受理商标注册费的标准为每件申请1000元(限定商品或者服务项目9个),每超过一个附加100元。商标是一个词、短语、符号或设计,用来标识和区分一个当事人和其他人的商品来源。
迪士尼在美国拥有超过37800个知识产权,在中国也已经注册了约3700个商标,品牌价值达到320亿美元。
2016年3月,“美极”、“三花”、“太太乐”品牌的调味品,经鉴定为假冒雀巢产品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最终处罚6万元,还有我们都知道的“嘀嘀打车”变换为“滴滴打车”是因为商标侵权,最终赔偿8000万。
Key:向资深专业律师咨询。
如今网络很发达,很多IP都可以在网上查询。美国知识产权办公室将他们的商标数据库提供给公众免费在线,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检查一个特定的商标是否已注册。在中国可以访问中国知识产权网。
一家初创公司至少应该检查这些商标数据库,然后再使用一个商业名称或一个品牌名称来进行商业促销。然而如果企业已经对某个品牌做了大量投资,最谨慎的做法是向专业律师咨询。
6. 商业机密
客户或消费者概况,价格数据,商业计划,财务数据和预测,制造技术、设计手册、调查和研究数据、雇员知识和源代码都属于商业机密。
著名的案例有2010年的富士康“内鬼”泄密案件、2011年的三星电子泄露机密、2011年前苹果员工Paul Devine泄露苹果公司的机密信息,例如新产品的预测、计划蓝图、价格和产品特征、2012年的1号店客户信息泄露。
古言道:“祸从口出。”
Key:签订保密协议
所有各方都应该在任何关于IP的讨论发生之前签署一份相互保密的协议。如果IP已经被披露,那么这家初创公司就应该对所披露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列表,这样一个知识产权律师就可以确定专利或商业秘密保护是否有任何限制。
还有就是与前雇员签订协议,以及在员工离职前做好权限管控,这也是很多创始人常常忽略的。要知道这些协议处理不当,可能会你的前雇员得到知识产权。
初创企业为什么要做好IP保护?
从一开始擦亮眼保护无形资产也是一种良好的商业行为。如专利,可以使竞争最小化,并作为防范他人侵权索赔的一种防御机制,知识产权还可以吸引或巩固资金和伙伴关系。再者IP保护得越早,成本越低、后面的侵权风险越小,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
初创企业初期可谓是万箭穿心,做好IP的同时,努力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也是最好的IP保护。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