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影像栏目《在线》,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时代的个体。图文、视频版权为钛媒体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使用,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3分钟视频:沙漠变的蜜瓜交易)
大城市里待不住,农村种地不挣钱,是农村很多外出务工者的两难。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务农一线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在 53 岁左右,其中 60 岁以上的务农劳动力占到了 1/4。
48岁的薛志明就选择了从城市回到农村。 他回到甘肃老家五年了,发现自己已经是“末代农民”。
5月下旬,钛媒体影像《在线》曾记录薛志明的春耕播种:48岁,我成了“末代农民”丨钛媒体·6月封面影像
5月播种,8月收获,春种夏收,是薛志明每年种瓜最重要的两件事。
距离5月份 《48岁,我成了“末代农民”丨钛媒体·6月封面影像》过去3个月了,8月底,薛志明收获了大半年辛苦:40亩地,平均亩产4000斤,卖了十万元。十万这个数字比平常年份少两三万,但也“保住了本”,为明年继续种瓜留下了基础。
甘肃武威市,约1600平方公里的民勤绿洲(图/Google Earth/2017年7月12日),它长140公里,最宽处40公里,最窄处仅剩一条路。这片绿洲是阻挡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的最后屏障。
甘肃省民勤县东北部的收成镇附智村,沙漠边缘,风沙侵袭下,一堵被沙子覆盖的围墙。
流沙曾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吞噬民勤绿洲,绿洲上的人口从40多万锐减到20万。近年来,经过控制,截至2017年底,流沙前进速度减少至每年1米。
民勤县收成镇附智村,两位瓜农在摘收蜜瓜。
新疆哈密、甘肃民勤、山东潍坊、海南乐东是国内主要的几大蜜瓜产区。民勤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合拢的绿洲,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蜜瓜生长。
收成镇是民勤蜜瓜产销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当地种植面积每年4.5万亩左右,年产10万吨,销售额超亿元,当地农民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自蜜瓜种植。
2019年8月18日,附智村,瓜农薛志明在摘收蜜瓜。
他种了40亩蜜瓜,分别是西洲蜜17号和25号两个品种。他每年3月开始春耕,5月播种,8月下旬蜜瓜成熟上市。【关于薛志明的春耕,详见 末代农民(上)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薛志明和妻子陈景润在摘收蜜瓜。
这种特制的四轮车在3年前才出现,它的出现是一次“技术革命”,让薛志明将种植面积从10亩增加到了40亩。
四轮车宽度跟瓜垅相当,正好能在瓜沟内移动。四轮车出现以前,瓜农摘瓜要用编织袋一袋袋往田埂上扛,十分地“费时费力”。
装满瓜的四轮车被推到田埂边,夫妻俩配合着,一个扔瓜一个摞瓜,将瓜一个个装上拖拉机的拖车上。
薛志明在拖车上摞瓜。蜜瓜的皮很薄,很容易磕破,装车的时候需要一个个经手,“轻拿轻放”。相比更为知名的新疆哈蜜瓜,民勤蜜瓜个头要小一截,但薛志明认为,不论是含糖量还是口感,民勤蜜瓜都“不输给哈密瓜”。
薛志明的地里,一个裂口的西洲蜜17号。薛志明种了40亩瓜地,今年平均亩产约4000斤,因为气候反常导致瓜裂口,每亩有500~600斤损失。
“昼夜温差超过正常水平,有时候白天三十六七度、晚上只有十三四度,温差超过二十度了。“薛志明对钛媒体《在线》说,晚上上地引水浇水,他能听见瓜崩裂的声音,“正常来讲,白天晚上瓜都会长,但是今年晚上气温太低,瓜不长了,只能在白天气温上来后猛长,长太凶了到晚上就裂口”。
早上5点,气温只有10度出头,月光下,薛志明拉着一车瓜从村里赶往收成镇。从村里到镇上13公里,拖拉机满载有六千多斤,薛志明要开1个小时。他每天少则装2车,多的时候卖4到5车。
卖瓜的第一个步骤是过磅。在一名买家的监督下,薛志明将拖拉机开到地磅上。每年6月底到9月初,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水果商会聚集到这个小镇,他们在这里采购蜜瓜发往全国各大水果批发市场。
一位杭州水果收购商的档口,薛志明刚刚卸完一车瓜,包装工就开始打包装箱。这个市场上,买卖双方一手钱一手货,价格也是透明的。收瓜时,水果商在街上拦下瓜农的车看瓜的成色,双方很快商定价格,过磅后卸瓜,卸完瓜空车回皮,根据瓜的重量当场结算。
跟在瓜地摘瓜装车一样,卸瓜也要一个个经手。水果商(右)要一个个筛选,把一些不合格的瓜挑出来。
薛志明从拖拉机上向妻子递瓜,妻子再把这些瓜一个个放在地上。一车瓜大约有两千多个,每个瓜他们都要一个个摘、一个个装、再一个个卸。如果一天摘4车,就是一万多个瓜,他们要在瓜地里弯一万次腰,在装车的地方抛接一万次,卸车的地方再抛接一万次。
8月17日20:28,附智村,最后一缕夕阳下,薛志明夫妇俩在地里装瓜。
晚上9点半,夫妻俩还在抢时间摘瓜。如果瓜熟了而没被及时采摘,可能很快就会裂开。
晚上收工回家,妻子匆匆准备晚饭,薛志明开始联系水果商。
8月18日,收成镇,一位当地妇女在水果商的档口打包。她打包一箱瓜挣1.2元工钱,忙一天下来,大约200元工资。
收成镇,两名装卸工在水果商(左)的指挥下,往卡车传送带上搬送打包好的蜜瓜。
卡车车司机在给车盖油布。这一趟,他要载着18吨瓜,从民勤发车到武汉,1800公里路程,他一个人驾驶,要在36个小时内送达。
水果商尹伟(中)拦住一辆运瓜的三轮车,想要看看瓜是否合适。他来自武汉的水果商,已经连续28年到收成来收瓜。
每年七八月份,他要在收成停留两个月,两个月时间他要发80卡车瓜回武汉。“运费成本4毛钱一斤,包装成本3毛钱一斤,还有人工费、场地费。”他对钛媒体《在线》表示,物流占到了成本的一半以上。
来自杭州的水果商老陈截住从瓜档门口经过的三轮车,开始跟瓜农商量价格。
一年到头,他辗转在海南乐东、山东潍坊和甘肃民勤三个地方收购蜜瓜。7月到8月,他每天要从民勤收成镇往杭州发10吨瓜。2400公里距离,卡车36个小时送达,到杭州后3天内卖完。
“这里要一个统一的市场会更好。”他对钛媒体《在线》表示,连续在这里收了3年瓜,他主要瓜源还是要靠自己在路边拦车获得,“有一个集中的市场,按瓜的品质来分区,统一进出和过磅,我们收瓜会方便很多,质量也好把控。”
8月16日早上7点多,收成镇一条主干道上拥堵的车流。这中间有瓜农的三轮、拖拉机、小货车,还有外地来运瓜的卡车。
这个小镇种瓜卖瓜的历史已经有30年,每到交易的季节,外地水果商们租下沿街平房或者几个分散小市场的大棚做生意,瓜农则开着三轮车,像蚂蚁搬家一样,把瓜一车车往镇上送。
沿街的平房,两个月的出租价格在六千左右。水果商的到来也推高了小镇上旅馆的价格,一位来自宁波的收购商对钛媒体《在线》表示,他和同伴住的双人间,一天两百,住两个月一万两千块钱。
收成镇,拥堵的街道,街道两边是收瓜的档口。从6月底到9月初,这样的拥堵每天都在这个小镇的街头发生,不过这种拥堵出现得很快,消失得也很快。
收成镇,驾驶电动三轮车的瓜农,正是暑假时间,一些返家的学生也在帮着父母卖瓜。
瓜农骑着车穿梭在小镇的街道,路边的收购商伸手拦住车,看瓜议价,价格合适成交,不合适的话,瓜农骑车继续往前走,寻找另外的买家。这是一门传统又高效的生意,每一个人都在中间守护着自己的那一份辛苦。
今年,薛志明的40亩地,卖了11万,比平常年份大约少两三万,比行情最好的2018年少了二十多万。
“今年真的是最差的一年了,瓜没长好,价格也最低。”薛志明对钛媒体《在线》说,做农民,遇到年头不好,着急也没用,“老天爷的事情谁能违背呢,今年不行明年再种,反正本还是保住了“。
——————————————————————————————
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创业潮中那些在线的个体
影像是准确的,但影像并不是全部事实
影像是自由的,但影像也是陷阱
这个「在线」的时代,我们和你来一起发现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