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数据来了!最易被骗的人竟然是?
10月9日,腾讯110平台发布《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基于2019年上半年用户举报大数据和公安机关破获案例综合分析,发现网络诈骗案中最易被骗的人群为70后,受骗比例超过65%。
白皮书同时总结了针对中老年人诈骗新特点,并为广大中老年网民提供全面防骗知识及网络安全使用指南。
70后受骗人数最多,60后被骗金额最高
根据白皮书显示,70后受骗人群比例达到65.2%,而人均被骗金额最高的为60后,人均被骗金额接近1万元。
尽管年近50的70后已是家庭顶梁柱、职场中的资深人士,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但面对复杂的网络情况和真假难辨的诈骗手法,还是难以逃脱,那么针对中老年人的诈骗手法有何特点?
6种骗局,交友投资需谨慎
白皮书显示,交易诈骗、返利诈骗、交友诈骗三大手法是针对中老年诈骗案例中的惯用手法,三者合计占比超过60%。而兼职诈骗、仿冒诈骗、金融信用诈骗手法占比紧跟其后。
从图片中可见,诱导投资受骗人数比例虽然不高,但是人均被骗金额超过10万!一旦掉入陷阱,付出的将是沉重的代价!
白皮书中举例,58岁的朱先生无意中在网上看到外汇投资项目,介绍称将有专业老师引领指导,保证收益。在朱先生心生疑虑时,对方发来了公司营业执照、工作证照片等资料,一下子打消了他的疑虑。在对方要求的平台上小额投资几次后,朱先生的大额投资一下子亏空,而平台再也无法打开。
外汇天眼提醒投资者,投资外汇,需要主动甄别交易商资质,谨慎投资!
7种手法,中老年要提高防范意识
白皮书指出,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使用中对如下七大特征手法需提高警惕:在交友中被蒙蔽陷入“杀猪盘”、被虚假投资利诱、陷入养生保健骗局、被人利用自己对新功能与应用的不了解钻空子、难辨“公检法”身份真伪、被仿冒亲友借钱诈骗、同情心被利用等。
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天眼提醒投资者,要注重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外露,同时对于陌生人发来的链接等保持警惕,更不要轻易向陌生人转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