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KOL的讨论在今年营销行业火了两次,一次是之前说KOL已死,取代它的是KOC;一次是“蜂群流量造假”事件,瞬间把KOL刷流量的陈年旧事又推到了风口浪尖。
今年电商直播带货也特别火,不断爆出的李佳琦、薇雅带货数据,让品牌商家都沉不住气想要跃跃欲试。关于这些头部的带货主播讨论的行业文章也层出不穷,有人说是时势造英雄,有人说是英雄造时势。
1. KOL和主播是有区别的
电商直播的兴起,让很多卖货的主播开始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比如像淘宝的李佳琦、薇雅、快手的辛有志、抖音的牛肉哥等等,但我一直觉得这些卖货的主播和我们平时讲的KOL是有区别的。
KOL更像是内容创作者,他们在各自领域输出有看点的内容,比如知识、段子、情感鸡汤、漫画、影评、穿搭等等;而主播更像是销售,他们靠的是对产品的讲解和推销技巧,以前在线下商场可能是一对一销售,现在在网上可以一对多。
2. 带货分为种草和销售两种
“带货”,应该是近一两年才兴起的一个词,现在大家谈“带货”,想到的基本上是那些电商主播“一分钟卖了多少”、“一场直播下来成交额达到多少”,更多是偏向于直接销售层面的带货。
但我觉得带货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像上面说的直接带销售,另一种是种草类的。我查了下百度百科里对“带货”的解释是“指明星等公众人物对商品的带动作用,明星们对某一商品的使用与青睐往往会引起消费者的效仿,掀起这一商品的流行潮”。这里说的带货的结果是“掀起这一商品的流行潮”,并没有说“购买潮”。
3. KOL带货更多是在传播和种草上
前面在第1点的时候,我们讲到KOL和主播从某种层面来讲,都是能带货的,只是看你对“带货”的理解;再结合第2点,带货其实分为直接销售和种草两种。我觉得KOL的带货更多是在传播和种草上,而不是像电商主播一样可以直接带销售,因为上面也有讲到KOL本质还是内容创作者。广告营销圈知名KOL姜茶茶曾自己爆料,她利用自己强大的影响力试图帮某袜子客户带货,结果只卖了4双。茶茶写广告圈的段子那简直是信手拈来,偏偏10万+,但卖货真不行。就算是广告营销头名大号广告狂人,卖故宫书籍也只卖了3000本…
4. 目前KOL和品牌的合作大部分还处于卖广告位阶段
KOL相比于传统广告媒介,大的优势在于KOL做的是内容营销,可以用沉浸式的内容去影响消费者,而不是单纯的广告曝光给他们。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们脑海里设想的用KOL做营销的理想状态,而事实上,目前KOL和品牌的合作大部分还处于卖广告位阶段。
拿大家熟悉的例子,很多KOL都会先讲一大段有趣的故事,后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来个广告,号称是“神转折”,而有时候这个转折跟前面讲的故事根本就是没有关系的。这其实还是好一点的,至少前面的内容有可读性,可以吸引用户看到后的广告植入,而有些时候是品牌方直接把现成写好的稿子,只是给KOL发送而已,满篇都是讲自家产品哪里哪里好,也根本不考虑这个KOL以往发的内容风格调性。KOL呢,为了恰饭,也就照着发了。
这就是所谓的内容营销?跟卖广告位有多大区别嘛?
5. KOL有分为“真人”号和“机构”号
市面上的KOL整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真人”类,一种是“机构”类。所谓“真人”类,倒不一定是这个KOL一定要真人出镜,而是有固定的人设形象,比如有品味的穿搭博主、段子手、职场博主,个性一点的KOL还会体现自己的“三观”。“机构”类的,比如:xxx排行榜、xxx清单、xxx话题榜等等这些,这类号通常粉丝数非常高。
6. 虚假流量,有时候是甲乙方的共谋
前段时间爆出的“蜂群流量造假”事件,对业内人说,其实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这是一场甲乙方的共谋。乙方为了把KOL卖个好价钱,需要刷单;甲方为了达成KPI,好去给只会看数据的老板交差,需要虚假流量,据说10个头部自媒体里有7个在刷量,网上一搜“刷流量”相关关键词,各种服务公司表明这已经形成一条稳定的灰色产业链。
7. 鉴别KOL有没有刷数据,看下面粉丝互动就知道
行业里刷数据的多,告诉你怎么去鉴别刷数据的方法也很多,有各种工具让你去看各种参数。但我觉得有个简单的办法,只要在这个行业1年以上都可以做到,那就是看这个KOL发的内容下面的互动。
8. 除了传播数据可以刷,销量也可以刷
如果说刷流量已经是行业里大家都秘而不宣的事实,那刷销量可能还是有些人不知道。没错,我很早的时候,有一次在某宝里买东西,然后店家私信问我,要不要做“私活”,我说啥私活,他跟我说就是你在我店里付款买东西,然后退款给你,到时发货的时候会发一个空包裹给我,只要签收确认就可以。我当时有点懵,觉得是个骗子,就没理他。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刷单”。
现在这已经是很多商家都会做的事了,目的除了在产品详情页那显示的已卖出xx件这个数字外,还为了提升产品或店铺的搜索加权。
9. KOL在大部分平台必须要交“过路费”,这也是造成KOL价格高的原因
现在KOL在平台上发带品牌植入的内容,都需要交“过路费”,不然粉丝是看不到的。以微博为例,这个过路费除了购买“粉丝头条”这个硬性费用之外,出类拔萃好需要买“粉丝通”、“热搜”等等各种微博付费产品,这样你的内容才会有流量,不然发出去的内容再好,都传不太出去。
10. 微博很久没有产生流行语了,这跟它在KOL筛选机制不无关系
上一条提到微博,那我们就继续来聊聊微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微博好久没有自发产生什么流行语了。“我太难了”,“我这该死的魅力”,“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这些全国老少爷们都经常挂在嘴边的土嗨俏皮话,大都出产自快手和抖音。
11. 甲方拿到的KOL报价,都必定是经过好几手之后的价格
上面有一条说到现在KOL的价格非常贵,其实除了要给平台交过路费之外,更多的是后甲方拿到的KOL报价,都必定是经过好几手之后的价格,少一点路径的是:MCN公司——广告公司——甲方,多一点的可能在MCN公司这一环节就转了好几手了。
这每转一手,都是需要加利润在里头的啊,后自然就贵了。
12. 买不起头部的KOL,可以选择一些“小而美”的KOC
13. KOL、主播带货模式有这么三种
一种是直接销售产品。这种比较适合电商主播,以销售转化为目标。“口红一哥”李佳琦和淘宝带货女王“薇娅”,就是具代表性的案例。这种模式合作计费的方式又分为一口价、保底价+CPS和纯CPS 3种。通常建议用“保底价+CPS”的方式跟主播合作,一方面可以对上架的转化率有保证,另一方面也不会有太高的提点要求;
一种是种草优于销售。这种就比较适合我们常说的KOL,上面第3点也有讲到,KOL大的作用是传播和种草方面。超强种草机小红书上集中很多种草KOL,例如美妆护肤博主们在讲授或者分享自己化妆和护肤技巧的时候,安利产品真正做的润物细无声;
14.「货好不好」是带货的重要前提
现在关于怎么做到带货有各种各样的策略建议,其实带货重要的前提是「货好不好」。货不好,即使主播有再好的口才,再强的感染力,也卖不出去,就算卖出去了,后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客诉。
再拿之前“蜂群”事件里的甲方来举例,看看他卖的货是什么东西。是个非常收智商税的所谓“拯救大姨妈神器”,宣称是用一种叫做eefit技术把高能光波打入你的身体,然后这些光波会解决痛经问题,然而上网查这个所谓的eefit技术,根本查不到也不存在,其实就是卖一个500块暖宝宝。
15.「低价」是目前绝大部分主播带货的手段
16. 能带货的主播必备3个条件:人设契合、专业知识、口才表达
什么样的主播能带货?我觉得有3个条件:
人设契合。选择的主播人设要和品牌形象契合,为什么李佳琦直播间更多的是化妆品,而薇娅更多是直播卖快消品更多,本质上就是因为不太一样的人设。
专业知识。一个好的销售必须要熟悉地掌握产品的专业知识,这样你在跟客户沟通的时候才能做到让人信服,主播本质上是一个线上“一对多”的销售,所以也是如此,要能简洁有效地讲清楚产品的核心卖点,消费场景等等。
17. “卖假货”的主播终究会:生于流量、败给信任
随着直播的盛行,发现卖假货的主播也越来越多。他们因为正品拿不到商家比较低的折扣,没有太多利润,就自己去找假货源,这样下来就会显得折扣非常大,比如一双2000块的鞋子,在他的直播间只卖800,用户看了就会非常动心去下单。但是拿到货却发现是假货,而直播买的东西通常又很难找到正规的售后服务。
18. 慎重用明星做电商带货直播
很多人觉得,明星拥有众多粉丝,人设形象又好,让他们帮忙做一场直播,一定能带不少货吧。但事实的结果却是:很多明星都不太适合做电商带货直播。我们之前做过王俊凯、张艺兴这些流量艺人,卖出去的销量都非常惨淡。为什么?
就像我上面一直说的主播更像是一个线上的销售,你想象一下做销售的都是些什么人?那必须得放得开啊!放得开去讲解产品卖点,放得开去渲染氛围,放得开在直播间里去叫卖。而明星做得到吗?很难,毕竟他们都有偶像包袱的。
19. 慎重用电商主播做品牌传播
20. 品牌建设才是保证KOL、主播带货的源动力
后,我想说的是,营销人不要一直沉迷在主播带货中,因为这毕竟是短期的收割行为,对于新品牌来说,必须先通过品牌建设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足够强大的心智,才会有收割;对老品牌来说,也需要不断的品牌建设建立美誉度,在收割的时候才会有源动力。
微信公众号:JS策划人(ID:powerpluspoint)
文丨JS策划人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付费及进行处理:shanliqiang@aiying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