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再一次感到了威胁。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也没有内容平台能永远年轻。曾经大火如今却是挖坟现场的校内/人人网,就死于青春散场。Facebook也已经15岁了。在上一场“中年危机”里,Facebook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nstagram的13人团队。但就连彼时风靡年轻一代的Instagram,如今也已经9岁了。当90后沉迷于讨论发际线,消费主义市场上的当红炸子鸡,是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的“Z世代”。他们仍旧喜欢P图,他们还特别喜欢发视频。帮我选个滤镜,照片配文怎么写好?我要听起来是智慧型写“Livin’ with my bitches #直播”怎么样?过去5分钟只有10个赞你觉得我应该删掉这张照片吗?让我再来一张——《#》 烟鬼《#》刻画了一个社交媒体上典型的“Basic Bitch”,全程在酒吧洗手间对着镜子自说自话。演员用语调、手势、吐词把虚荣圈粉矫揉造作的心态刻画到淋漓尽致。然而,那句又贱又酷的“But first, let me take a selfie (但是,我要先来张)”,引发了无数青少年疯狂模仿。2015年,这支烟鬼的蹦迪舞曲《#》再次出现病毒式传播,是在一个名为Musical.ly的视频社交网站上。Musical.ly初的模式很简单,就是将流行歌曲慢速播放,让用户能够贴合口型,如同是他们在演唱。短短十几秒时间,头发变色、美瞳美颜、每个人都是In的明星。凯特和姐妹们拍拍头发装成大人模样,按视频配口型:“那个模特真是太假了,她Ins上的粉一定都是买的,谁会在周一出门——?”美国青少年简直为这个效果痴狂,人类竟然在对美颜滤镜的热爱中找到了世界大同。视频病毒式传播,用户爆发式增长。此后Musical.ly被中国公司字节跳动收购、用户迁移,改名换姓变成了TikTok——抖音的海外版。在美国社交巨头眼皮之下,TikTok越过了Facebook,盘踞在App Store免费应用下载榜首。援引研究机构Sensor Tower的数据称,在过去的12个月中,TikTok的下载量超过7.5亿次,而Facebook的下载次数为7.15亿,Instagram为4.5亿,YouTube为3亿,Snapchat为2.75亿。TikTok,终于成了Facebook面前的另一场中年危机。
“救救?”TikTok上的Z世代
扎克伯格是站在围剿TikTok前线的人。在彻底露出精明商人的面孔后,他也不惮于一手用政治身份打压TikTok,一手发产品围剿TikTok。他在Facebook的种种风波中,还能历数TikTok的种种“罪过”:危害青少年隐私安全、影响青少年观念、中国企业身份、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其中一些曾经加诸于Facebook头上的罪名,扎克伯格转手“祸水东引”。关键的一张牌,是“美国的下一代”。硅星人经常在湾区意外被TikTok刷存在感。比如一群初高中生在湾区小城中心游荡,醒目的一个穿着黑色长文化衫,上面印着巨大的TIKTOK——真是镇上靓的少年嘻哈朋克。TikTok甚至成了年轻人的消遣话题,Paris Baguette的咖啡师一边做咖啡,一边向同事介绍怎么玩TikTok,并追溯其Musical.ly的渊源。抓住流量,抓住Z世代,未来属于Z世代,而Z世代属于TikTok。TikTok美国的平台首页口号写着:“真实的人,真实视频,承包你一天的笑点”。实际上,TikTok有三宝:配音、滤镜、戏精满地跑。拍短视频成了凯特和其他孩子们聚会的集体活动,“所有的孩子都在玩短视频”。凯特是校园里风头劲的啦啦队员。她伯克利毕业的母亲骄傲地向硅星人展示凯特的参赛表演视频。少年成名不易,在一次空翻落地表演中,凯特的队友甚至磕掉了牙齿。从Every kid on Musical.ly,到现在时尚的孩子都在TikTok上。平心而论,美国对于文化和个性张扬的鼓励到了有些极端的程度。美国学生告诉硅星人,校园里受欢迎的孩子,很难轮到一心读书的模范学生。好学生甚至还会被骂“书呆子”,利用价值仅限于抄作业。大家都想成为“Popular kids”,青春的表演欲望都在蠢蠢欲动。TikTok设置了各种“视(表)频(演)挑(主)战(题)”,来释放这种已经一触即发的表演欲望。在TikTok近设置“#Pep Talk(鼓励谈心)”流行趋势标签下,一群青少年上传自己(或是自己的狗)对着一段Google机器语音读文本做出的“Pep Talk”眼泪汪汪的视频。TikTok还定义了E-girl的标签概念,用类似的妆容风格引发模仿。在这个分裂的圈层世界,社恐人群看到TikTok上的表演型人格,可能会原地昏倒。然而自恋到极致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少年纳西索斯,因为太过顾影自怜溺水而死。众神怜悯,把他变成了终日望向水面的水仙花。对于美国Z世代的父母而言,他们可不愿子女变成终日旋转跳跃沉迷自恋的“水仙花”。然而相对中国文化,美国父母还有令人惊叹的宽容,更加鼓励个性与创造。他们学习如何与TikTok共处,撰写了《家长TikTok终极指导手册》。美国家长们还没来及的喊“救救孩子”,TikTok的对手们,已经举起了这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