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足不出户、生鲜送货上门是一种享受,如今成了一种解救。疫情爆发以来,居民出门买菜成为难题,“云买菜”成了居家过日子的必备良方。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新零售平台在春节期间的订单量均有2-3倍的增长。同时,物美超市、永辉超市等传统商超线上订购量也暴涨。正经社发现,那些当初依靠模式创新而声名鹊起的生鲜电商平台,业务量猛增的同时,也迎来真正的挑战。
不少消费者投诉称,和超市摆满货物的情况不同,线上订购虽然方便但却“一菜难求”,不仅货品种类少得多,价格高了不少,下单也很困难,一些平台甚至需要凌晨蹲点才能抢到蔬菜;有时候即使抢到了订单,也要延误很久才能送达。
“谁能想到,有一天熬夜是为了买菜?”这些天来,主妇们又回到了那个定闹钟提醒自己“偷菜”的日子了。她们甚至从多日以来的买菜经验中总结出了线上抢购攻略。
比如,盒马鲜生凌晨12点开放,送货准时,但拼手速;每日优鲜早上预约最佳,但送货有延误;叮咚买菜早上开放,次日达,分量少,价格也高……在抢购中,主妇们会根据性价比、送货时长、抢购成功率等多个纬度选择购菜渠道。
随着出门买菜难度的增加,正经社发现,尽管传统商超蔬菜供应量充足,但不少消费者出于安全考虑,更愿意在线上采购。一时间,巨量的消费者涌入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披露,平台大年三十订单较上月增长超过300%,近段时间的订单量增长约为80%;每日优鲜从除夕至初四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321%,整个春节期间增长3-4倍;京东到家在除夕至正月初三的销售额比去年整个春节增长540%;盒马在疫情期间的日均蔬菜供应量是平时的6倍……
对于每个行业来说,疫情的到来都是猝不及防的。由此陡然产生的巨幅流量,考验着生鲜电商的承压能力,尤其是在蔬菜的供应能力和运达能力。有不少用户投诉称,生鲜电商平台抢购难度大,即便下单成功,配送也不准时。
对此,叮咚买菜CEO梁昌霖解释称,在1月23日就派出100多采购人员奔赴各产地协商菜品紧急供应问题,但由于春节产地放假以及封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供向市场的蔬菜仍然少之又少。
每日优鲜CFO王珺解释称,尽管产地货品充足,但受到交通和人力的约束,且没有大零售商快速组织干线和销售资源,以及政府资源解决问题,出现了供应链前端大量的蔬菜烂在产地,而后端市场又供应不足的尴尬局面。盒马鲜生解释称,仓库的货是充足的,线上预约不到配送,是下单太多加之春节运力不足导致的。
正经社认为,疫情期间,传统商超货品充足,但以模式创新而引人注目的生鲜电商们,不仅货品种类少,配送也突然变得很不及时。其间尽管有着流量突然大幅爆发带来的仓促应战,但两相比较而言,更多暴露的却是硬核能力的不足: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严重短板。与此同时,这场冲击也是货真价实的危中之机:提供了检验以及完善之的最佳时机。
正经社梳理发现,在生鲜电商崛起初期,大部分平台所谓的模式创新,多是将思维锁定在流量博弈上,即通过烧钱抢占市场。以仓储为例,在生鲜电商领域,前置仓模式是众多平台选择的主流运营模式。
在热钱涌动的前期,大部分生鲜电商平台通过密集建仓用以提升城市覆盖率。在这场抢占市场份额的战斗中,生鲜配送从数日达的不成熟模式一步步优化至隔日达、今日达。
这种重资产投入模式,一方面造成成本损耗巨大,一旦融资不足、资金链发生断裂,剩下的就是一个死字。在这样的情况下,生鲜电商赛道的选手们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烧钱挣扎续命,一个是无钱可烧黯然退场。
另一方面,这也是造成生鲜电商行业亏损常态的主要原因。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88%处于亏损状态,7%为巨额亏损。
业内人士对正经社分析称,理想状态下,生鲜电商的毛利率在20%-30%;当前,在仓储、物流等供应链各个环节都不成熟的情况下,成本损耗巨大,保守估计成本占到了总营收的30%至40%,毛利率也仅为10%至20%。正经社发现,落荒败走的玩家其实早已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仅仅2019年就有12家生鲜电商企业倒闭,原因多为行业竞争、现金流断裂以及融资能力不足。
比如,呆萝卜在2019年底一夜之间千店关闭;永辉超级物种因亏损问题被上市公司剥离;易果生鲜拖欠1400多万元债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京东7FRESH三五年内千店计划还停留在10多家的规模……
积极的一面是,尽管目前为止实现盈利的生鲜电商平台少之又少,但市场和消费者已经培养了出来。有调研报告预计,2020年生鲜电商渗透率将突破21.7%,市场交易规模突破3100亿元。
来自中泰证券研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0月,生鲜电商行业活跃人数达到2567.8万,环比上升2.1%,较去年同期增长32.4%。市场的增速给整个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巨大的商机,引得各路人马竞相折腰。这边厢,巨头们纷纷开始步入赛道。其中,美团买菜、饿了么买菜、苏宁菜场在2019年上半年纷纷开业,京东和阿里在下半年相继入局。
那边厢,永辉超市、大润发、物美超市等大型商超也在一夜睡醒之后,加大了转型调整的马力。疫情期间,这些在生鲜电商领域赶了个晚集的传统商超,也是居民购菜的重要选择之一。春节期间,家乐福在美团外卖、饿了么、苏宁易购等平台的订单量增长了3倍之多;与京东到家合作的本地超市在新年假期期间销售额比同比增长了4倍。
事实上,2019年以来,冷静下来的生鲜电商们已经着手探索新的业态模式,关注点也从下游的流量转移至上游的供应链。比如,2019年底,在阿里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中,盒马鲜生被并入掌管阿里根基的B2B事业群的戴珊麾下,业务与村淘、智慧农业等打通。接下来,如何在完善供应链的基础上,跟传统商超争夺并留住疫情期间爆发出来的这批流量,将是下一个博弈的焦点。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正经社(ID:zhengjingshe),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付费及进行处理:shanliqiang@aiying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