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北京27项措施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

101276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06-10 10:40 抢发第一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促进北京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准确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拓展前沿科技应用场景,不断优化新兴消费供给,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全面改革创新政府服务,培育壮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北京经济新增长点,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二、把握新基建机遇,进一步厚植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抓住算力、数据、普惠AI等数字经济关键生产要素,瞄准“建设、应用、安全、标准”四大主线谋划推进,力争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的新型基础设施。

(一)建设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扩大5G网络建设规模,2020年底前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3万个,实现五环内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室外连续覆盖,五环外重点区域、典型应用场景精准覆盖,着力构建5G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千兆固网接入网络建设。优化和稳定卫星互联网产业空间布局。以高级别自动驾驶环境建设为先导,加快车联网建设。构建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体系,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北京)建设。

(二)建设数据智能基础设施。推进数据中心从存储型到计算型升级,加强存量数据中心绿色化改造,加快数据中心从“云+端”集中式架构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变。强化以“筑基”为核心的大数据平台建设,逐步将大数据平台支撑能力向下延伸,构建北京城市大脑应用体系。提升“算力、算法、算量”基础支撑,打造智慧城市数据底座。推进区块链服务平台和数据交易设施建设。

(三)建设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加强共性支撑软件研发,打造高可用、高性能操作系统,推动数据库底层关键技术突破。培育一批科学仪器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鼓励建设共享产线等新型中试服务平台。支持各类共享开源平台建设,促进形成协同研发和快速迭代创新生态。加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协同创新服务设施。

(四)建设科创平台基础设施。以国家实验室、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打造多领域、多类型、协同联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突出前沿引领、交叉融合,打造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协同创新的研究平台体系。围绕脑科学、量子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以创建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为牵引,打造产业创新平台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

(五)建设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实施智慧交通提升行动计划,拓展智能停车、智慧养老等智慧社区和智慧环境应用。加快构建互联网医疗服务和监管体系,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强AI辅助诊疗等技术运用。引导各类学校与平台型企业合作,开发更多优质线上教育产品。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协同办公平台。推动“互联网+”物流创新工程,推进现代流通供应链建设。加快传统基建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化升级。

(六)建设可信安全基础设施。促进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拥有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和服务能力的优质企业,支持操作系统安全、新一代身份认证、终端安全接入等新型产品服务研发和产业化,建立可信安全防护基础技术产品体系,形成覆盖终端、用户、网络、云、数据、应用的安全服务能力。支持建设一体化新型网络安全运营服务平台,提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保障能力。

三、拓展新场景应用,全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聚焦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以应用为核心,通过试验空间、市场需求协同带动业态融合、促进上下游产业链融通发展,推动新经济从概念走向实践、转换为发展动能,促进科技型企业加快成长。

(七)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建设“10+”综合展现北京城市魅力和重要创新成果的特色示范性场景,复制和推广“100+”城市管理与服务典型新应用,壮大“1000+”具有爆发潜力的高成长性企业,聚焦“三城一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等重点区域,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大市场空间,培育形成高效协同、智能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

(八)加强京津冀应用场景合作共建。将工业升级改造应用场景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重要内容。聚焦津冀钢铁、装备、石化等重点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需求,深入开展需求挖掘和技术梳理,支持企业参与津冀应用场景建设。加快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共同构建区域产业创新生态。

(九)增强“科技冬奥”智能化体验。围绕办赛、参赛、观赛等重点环节,加强数字孪生、云转播、沉浸式观赛、复眼摄像、多场景一脸通行等智能技术的体验布局。建设奥林匹克中心区、延庆赛区、首钢园区三大智慧示范园区,推动自动驾驶、智慧导览、高清直播、虚拟体验、智能机器人、数字化3D重建等技术在园区应用。

(十)推动央企应用场景创建。深入对接金融、能源、电力、通信、高铁、航空、建筑等领域在京央企,围绕科技金融、智慧能源、数字建筑、智能交通、智慧工厂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的技术需求,共同组织凝练一批具有较大量级和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应用场景,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制造、大数据融合、现场总线控制等领域企业参与央企应用场景建设。

四、挖掘新消费潜力,更好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顺应居民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变化,深化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消费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十一)举办北京消费季活动。以“政策+活动”为双轮驱动,组织开展贯穿多个重要节假日的促消费活动,促进线上线下全场景布局、全业态联动、全渠道共振,实现千企万店共同参与,周周有话题、月月有活动,激发消费热情,加快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十二)支持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倡导绿色智能消费,实施4K进社区工程,在重点商业街布局8K显示系统。发挥本市大平台大流量优势,拓展社群营销、直播卖货、云逛街等消费新模式,支持线上办展。鼓励线上企业推广移动“菜篮子”、门店宅配、无接触配送等新项目,引导企业建设共同配送服务中心和智能自提柜相结合的末端配送服务体系。

(十三)扩大文化旅游消费。鼓励景区推出云游览、云观赏服务。实施“漫步北京”“畅游京郊”行动计划和“点亮北京”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计划,引导市民开展家庭式、个性化、漫步型旅游活动。繁荣首店首发经济,培育发展一批网红打卡新地标,满足年轻时尚消费需求。支持线上体育健康活动和线上演出发展。加强国产原创游戏产品前期研发支持,提高精品游戏审核服务效率。

(十四)便利进口商品消费。支持跨境电商保税仓、体验店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线下自提”业务的企业范围,推进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试点工作,提升航空跨境电商、跨境生鲜等物流功能。争取保税货物出区展览展示延期审批流程优化。加快落实国家免税店创新政策,优化口岸、市内免税店布局。

(十五)优化升级消费环境。支持企业创制标准,率先落实以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公开声明为基础、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的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完善生活性服务业标准规范。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为重点,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老城区百货商场、旅行社和酒店提质升级。

五、实施新开放举措,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叠加优势,搭建更高水平开放平台,着力构建具有北京特点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以高水平的开放赢得高质量的发展。

(十六)全面升级服务业扩大开放。制定服务业扩大开放升级方案,推动“云团式”产业链集群开放,实现“产业开放”与“园区开放”并行突破。加快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创新升级,争取设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积极推动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面向全球、兼顾国别特色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做强双枢纽机场开放平台,提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国际航线承载能力。高标准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

(十七)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片区。发挥临空经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优势,分阶段推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制度创新清单,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全面推广实施“区域综合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开发模式,编制重点产业招商地图和产业促进政策,加快建设成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十八)加大重点领域开放力度。将金融开放作为建设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全球财富管理,推动跨境资本有序流动,探索本外币合一的账户体系,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专业服务水平,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推进科技服务业开放,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开放中全面创新,吸引世界知名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落地,建设海外创投基金集聚区。加快数字贸易发展,建立健全数字贸易交易规则,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推进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和旅游扩大开放,深化专业服务领域开放改革。

(十九)完善开放保障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机制,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多元化保护格局,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升贸易便利化,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和应用领域,申报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行准入、促进、管理、保护多位一体的外商投资服务机制。优化国际人才服务保障,建设外籍人才服务体系,完善国际医疗、国际学校等生活配套服务。

六、提升新服务效能,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主动适应新动能加速成长的需要,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4.0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大力度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精准帮扶企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二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细化审批标准,定期开展评估。更大力度清理备案事项、证明事项,规范中介服务,试点“备查制”改革,全面清理影响市场主体经营准入的各种隐性壁垒。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清理职业资格和企业资质,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不断降低准入门槛。积极争取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线上“非接触”监管,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和执法纠错机制,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减少不当干预。

(二十一)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全面实施一次性告知清单制度,深化“办好一件事”,优化新业态“一件事”办理流程。优化商事仲裁,增强国际商事仲裁服务能力,提升商事案件审判质效,强化企业破产管理。设立政策兑现窗口,推行政策兑现“一次办”。完善企业“服务包”制度,建立由市、区两级主要领导牵头的定期走访企业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二十二)加快打造数字政府。健全公共数据目录,统一数据接入的规范和标准,制定数据开放计划,优先将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迫切需要、行业增值潜力显著的公共数据纳入开放清单。深化大数据精准监管,出台政府与社会数据共享治理规则,打破“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实施政务网络升级改造,完善1.4G专网覆盖。提升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设水平。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造升级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信用承诺与容缺受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应用。

(二十三)精准帮扶中小微企业。完善中小微企业数据库,精准帮扶科技创新、基本生活性服务业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餐饮、住宿、旅游、影院剧场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加强政银企数据共享,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比例、信用贷款比例,大力推广供应链融资,鼓励银行强化首贷中心、续贷中心特色化产品配置,加强进驻银行考核评价。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专项政策。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建设一批细分行业互联网平台和垂直电商平台,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鼓励专业服务机构企业上云,打造中小企业数字赋能生态。

七、实施保障

(二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主管市领导按照职责分工每月专项调度、协调推进。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建立相应推进机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部署和组织推动相关工作。各相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尽快形成“1+5+N”政策体系。

(二十五)完善投入机制。制定“五新”政策资金保障方案,统筹用好财政资金、产业基金,提升政府资金使用绩效。完善社会资本投入相关政策,切实降低准入门槛,做好社会资金投资服务。

(二十六)创新服务监管。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在行政审批、政策支持、标准规范、资源开放等方面的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市级统筹研究协调机制,探索适用于新业态新模式的“沙箱监管”措施。

(二十七)确保落地实施。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各牵头部门尽快梳理形成“五新”政策项目清单。加强督查督办,制定督查任务台账和项目台账,定期跟踪问效。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定期听取企业和群众对政策落实的意见建议,针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政策。

附件:

1.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

2.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

3.北京市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行动方案

4.北京市实施新开放举措行动方案

5.北京市提升新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23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