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创新药投资“泡沫”:资本若“抽身”,被“捧”起来的药企出路在何方?

6136
21新健康 2021-08-11 14:09 抢发第一评

作者 | 武瑛港  编辑 | 徐旭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武瑛港 吉林报道 “真正的原始创新药,第一必须是全球首创,第二要得到国际认可,第三应该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及一定销售额,以上三点缺一不可。”近日,在第六届长白山医药国际产业发展论坛中,国家新药咨询委员朱迅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道。

中信建投证券投行委高级副总裁吴嘉煦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国内创新药正处于中早期,仿创结合,创新以me-too类药物为主,还没有过渡到成熟的me-better或者first in class阶段。“现在上市企业仍以仿制药企业为主,面临高额销售费用问题,拼销售、拼渠道,但未来一定是拼研发,这是大势所趋。”

吴嘉煦分析,这是一个发展过程,任何一个创新药领域,市场大概只允许3-5个me-too药物存在,必然会倒逼其他企业对me-better和first in calss药物的研发。

另外随着未来创新药研发接近国际水平,国内可能会形成license out和license in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随着研发水平提高,国内企业可以转让自己的管线权益,进行技术溢出,另一方面也会引进更多优质在研管线,丰富国内市场。

“但是就现状来讲,随着香港18A以及科创板的推出,大量资本流入创新药行业,资本是逐利的,必然想尽快退出,短期内导致中国创新药更多走向研发时间短、成功率高的仿创结合模式。” 吴嘉煦说道。

同时朱迅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目前不只是me-too类药品进入白热化竞争,first in class和me better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对于first in class,其失败率非常高,从临床到审批上市,全球成功率不超过8%;对于me-better药物,虽然first in class不一定是best in class,但是因为研发新药投入的成本大幅增高,产品上市后被超越的代价太大,所以企业在前期都会不断进行优化,大部分新药上市已经85分,后续其他企业再做me-better难度会非常大。“60分的药品和80分的药品区别很大,但是85分和90分没太大区别。”

在国内创新药存在上述困境的背后,支付端似乎对改良市场环境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内众多药企也正面临如何完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转身、从生物科技到生物制药转身等问题,如果转身不成功,这些药企的命运又会走向何方……

支付端对创新药市场至关重要

朱迅在上述论坛中分析,目前国内医药企业陷入了“低投入”的恶性循环,但国际法规市场医药企业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楚,即高投入、高利润,以技术和知识产权建立市场优势。

实现这样的市场环境需要有三点保证:一是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要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稳定的监管政策;二是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专利延伸、数据保护等;三是适当的医保支付体系。近年来,前两点中国已在法规层面和国际接轨,但还存在立法之后的执法、司法、普法以及如何让从业者发自心底的遵纪守法等问题。

对于第三点医保支付问题,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了解,我国医保基金压力正在持续增大。3月9日,根据国务院消息,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发布文章表示,受多个因素影响,提高医保收入的空间日渐缩小,同时,不断增加的慢性病患病人数、不断加深的老龄化程度、不断进步的医药技术等都在刺激医疗消费增长。财通证券计算机首席分析师赵成曾建立模型预测,到2030年,个人和医保基金支付占10万亿元左右,较现有规模增长200%。未来8年有可能出现当年医保基金盈余为负的情况。

但支付端对创新药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朱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美国是世界制药强国,但罗氏、诺华、GSK等跨国药企都不是美国企业,实际上现在全球创新药多是美国医保买单,如果没有美国医保,全球的创新药也不会这么活跃,没有原创的新药,也就没有generic drug(仿制药)、me-too、me-better以及后续的fast-follow。

中国也有巨大的市场,只要把支付端打通,全球创新药企都会进来,整个市场水涨船高,也会带着中国药企一起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创新药的市场还不完善,所以中国很多创新药企如果想走原始创新,首选可能还是考虑海外市场。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市场中有五个要素,简称‘5P’——即product(产品、药品)、provider(医院)、physician(医生)、patient(患者)、payer(付款者)。现在国内创新药市场的主要买单方是政府层面的医保,这就很难形成良性循环的市场氛围,也很难自由发展或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朱迅说道。

药渡咨询也曾分析,医保是促进本土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杠杆,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本土创新药企的发展前景。医保谈判如果“唯低价中选”,短期内节省医保基金、患者得到实惠,但从长远来看,本土创新药企可能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外资药企的竞争力减弱,之后外企又可以相对从容地制定高价格,因此,如何充分考虑长短期利益的取舍平衡,将成为医保部门决策者面临的一个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我国医保基金也正在面临巨大压力,朱迅在论坛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示,以前医保基金是“一桌人吃饭”,现在是“五桌”——以前中国医保主要保障基本药物,用于多发病和常见病,现在又新来四桌客人,第一桌是治疗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药物,第二桌是治疗慢性病的新药好药,第三桌是儿童用药,第四桌是用于抢救的药物,但问题是仍然只有一桌的饭钱。

因此,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发展商业保险,促进创新药多元化付费模式将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朱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中国只有一部分头部药企应该做创新药,其他大部分药企还是要老老实实专注仿制药,提高质量、降低价格,但这个过程一定会淘汰一批企业,中国不需要5000家制药企业,美国也就五六百家,中国2000家足够,甚至可以再少点。

“根据目前情况判断,未来几年国家不太可能大幅增加医保资金投入,因此企业不要寄希望于中国药品销售市场的增长,有可能不增反降,因为医保还要考虑医生服务费用问题,所以医药行业现状并不乐观,大浪淘沙,只有有见地的企业家才能化危机为机会。”朱迅在论坛中说道。

资本退出后,创新药企命运走向何方

除了支付端困境,国内药企可能还将面临资本退出的难题。

朱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仿制药包括biosimilar类药物竞争白热化,me-too、me-better以及后续的fast-follow高度同质化的情况下,资本吃亏了才会退出,目前资本在教育、共享经济、互联网领域都已吃亏,但是生物药企业“死得太慢”,所以还有大批不合格的投资者存在,他们账面浮盈,但后续可能会遇到大问题。

吴嘉煦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近年在国家对医药行业大力支持下,医药企业融资井喷,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一级市场医药企业融资超过800亿,2021年上半年将近440亿,而且其中有超过90%的资金流入创新药企业,创新药企融资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香港18A和科创板的推出,给未盈利医药企业提供了IPO融资渠道,因此资本更加愿意投医药企业尤其是创新药企业,哪怕没有盈利,上市之后仍然可以退出,所以2020年有将近30家医药企业上市。

吴嘉煦分析,资本热的同时也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方面,90%资金流入创新药企,其他仿制药企业、传统中药企业以及缺少独家核心品种的医药企业,发展将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医药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就意味着要有持续资金投入,但部分企业早期亏损,拿不到银行融资,就只能借助股权融资,但如没有好的品种,股权融资亦会受到影响,因此归根结底企业还是要注重自己的“内功”,提升研发能力。

朱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现在大部分医药行业投资者都还不合格,部分头部投资者资本力量较强,可能会把后续的投资者变成“韭菜”,更重要的是可能也把创业者变成“韭菜”,即使这些创业者的公司已上市,如果完不成三个转身,他们将无法收回长达十几年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朱迅分析,第一个转身是如何从cost center(成本中心)变成profit center(利润中心),虽然18A和科创板推出后有很多药企上市,估值10-30亿美元,也有很多药企投前估值5亿美元左右,但未来5-8年能完成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转化的企业或许并不多。

第二个转身是如何从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变成biopharma(生物制药公司),甚至是biopharmaceutical(自身拥有生产能力的生物药企),有数据显示,美国在1980年至2020年40年间,真正成长起来的biopharma或biopharmaceutical不超过0.5%,因为biotech只做研发,但后续需要整个销售体系来支撑。

“问题是大部分创业者都是技术背景出身,对市场不了解,现在资本把他们吹到很高的位置,资本撤出后,他们就成韭菜了。” 朱迅说道。

第三个转身是现在很多医药企业从市值看是大公司,但其实是小公司,绝大部分透支了8-10年的发展期,该如何从市值的大公司变成实质的大公司,过程中有一点风吹草动,这些企业就会面临危机。

高特佳弘瑞投资董事长黄青认为,现在医药热点层出不穷,大量资金在追逐和涌进行业,随便一个医药类,哪怕是很早期的企业估值价格也不菲。普华资本合伙人汪军曾表示,近三年中国医疗企业IPO数量达到118家,2020年一季度疫情背景下,全球医疗健康行业融资金达到12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和数字医疗,但同期其他产业获得的投资很少。

朱迅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在泡沫之下,所有人都疯狂,如果完不成转身,药企将面临三个命运:

第一个命运是持续融资,在纳斯达克、18A、科创板接连上市,如果最后钱花没了,还没有完成转身,企业就将面临第二个命运,被大公司收购,美国市场每年有2000亿美元的行业资本进行兼并收购,但是中国市场可能连20亿美元都没有,如果无法被收购,就将面临第三个命运,公司解体,将部分有价值的项目卖给跨国药企。

对于在未来5-8年完不成转身,并且既没有持续融资能力,又没有被大公司收购实力的biotech公司来说,逐步“升华”将是其主要选择路径。“跨越升华”意味着由me-too、biosimilar、 fast follow、license in向差异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

“部分大型跨国药企把自己的R&D Center(研发中心)砍掉,目的就是寻找在全球市场有价值的项目进行投资和合作,但国内企业产品同质化这么严重,现在的me-too、me-better、biosimilar他们会要吗?即使是fast follow也必须比其他产品快很多、好很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有价值。”朱迅说道。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8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