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微创医疗机器人赴港IPO,手术机器人是门好生意吗?

6675
钛媒体 App 2021-10-13 18:10 抢发第一评

文丨BT财经,作者丨十里

医疗机器人赛道再掀水花。

近日,上海微创医疗服务机器人(集团)股份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微创医疗机器人”)日前已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微创医疗机器人的背后,站着高瓴资本、CPE源峰、远翼等明星投资者,估值高达250亿人民币,此轮IPO融资,预计募资规模在7至10亿美元区间。

目前,医疗机器人在国内依然属于比较新颖的领域,普通投资者鲜有关注,微创医疗机器人为何能得到如此多的资本青睐?医疗机器人又有多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随着招股书的发布,也让微创医疗机器人的经营情况浮出水面,医疗机器人真的是门好生意吗?

IPO的三重隐忧

微创医疗机器人属于微创医疗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在如今万物智联的趋势下,医疗领域也不例外。

早在2014年,微创医疗就开始着手研发医疗机器人,从腔镜领域开始逐渐扩展,到了2015年,微创医疗机器人正式成立,6年后,微创医疗机器人被拆分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微创医疗第一次拆分子公司上市。此前,微创医疗还分拆心脉医疗、微创电生理与心通医疗,分别在上交所、科创板、港交所上市。

分拆上市的好处之一,就是优质资产可以直接获得融资,以及更灵活的资本操作给业务实现精准回血,但从财务上看,2019年至今仍未盈利。根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微创医疗机器人的净损失分别达到6980.1万元、2.09亿元和1.15亿元。

亏损的主因是研发费用,从2019年到2021年Q1季度,研发生产成本分别达到6188.1万元、1.35亿元以及9006.7万元,虽然数额略有下降,但研发比例依然不低,占比分别为85.3%、82.1%及75.5%,微创医疗机器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亏损势态预计还会持续。

医疗机器人公司还在亏损,但母公司微创医疗也自顾不暇。根据招股书,公司2019年亏损6927万元,2020年亏损1.58亿元,2021年的亏损额更是进一步增加,仅过了半年,就亏损了2.23亿元,而去年同期的亏损仅为4897万元。

微创医疗服务机器人的产品进行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经皮穿刺五大发展主要研究领域。其中,微创医疗服务机器人技术主要有三款核心企业产品,分别为“图迈”“鸿鹄”“蜻蜓眼”,图迈与鸿鹄分别针对腔镜和骨科两大市场,这两个市场规模在医疗行业也是数一数二。

在全球的医疗机器人市场,美国目前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0年美国的手术进行机器人技术市场经济规模已经高达46亿美元,占全球金融市场的55.1%。与之相比,国内的手术机器人仅占全球市场的5.1%,离美国明显还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目前中国的医疗机器人市场较小,市场应用率较美国同行也有很大的距离,天鹅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蜻蜓眼已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还在商业化的推进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微创医疗机器人专注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在中国所有三甲医院中的安装比例仅不足10%。

用一个数据也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异:

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医院安装了189台腔镜及17台关节进行置换患者手术操作机器人,而同一时期,美国的腔镜已高达3727台,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则有1060台,是中国的近10倍。

研发实力也有待进一步观察,被宣扬直接对标ISRG.US的产品“达芬奇”4代的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仍然需要在实践中来接受检验。

手术机器人,离商业化还有多远?

把手术机器人单独切分出来作为主业,能扛起IPO大梁吗?微创医疗机器人早先只是微创医疗旗下一个孵化项目,如今独立出来IPO以后,也避不开各种问题。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微创医疗机器人成立了7年,目前没有成熟商业化的产品。

不仅是微创医疗机器人,如何实现商业化落地,是众多医疗机器人公司共同面对的棘手问题,长期的投入回报率肉眼可见的低,微创医疗机器人甚至直接在招股说明书中“坦率”地说: 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产生经营亏损,而且可能永远不会盈利。

永远无法盈利,这是资本市场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这或也将导致市场对微创医疗机器人作出负面判断。

另一方面,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医疗机器人无法避免的问题。

人工手术会出现的手抖、误差等问题,用机器人来完成相关工作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使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由于涉及到人命关天的重大问题,伴随医疗机器人领域的行业特点,就是高门槛、高壁垒。

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中,手术机器人属于技术最复杂的细分领域之一,市场对机器人的研发及商业化要求极为严格,目前国内更多的医疗机器人技术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

一方面,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成熟化落地应用需要很长的周期,其中还要进行多轮迭代与完善,基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产品还需要多项行业认证,才能实现落地应用的第一步。

比如不久前就有新闻曝出达芬奇机器人在做某个手术时,机械臂内部的导线突然断裂,幸亏医生及时发现,否则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也是医疗机器人上市前必须经历长期反复监测的原因。

另一方面,即使商业化落地,后续的市场销售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微创医疗机器人也在近年提升销售投入。根据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的0元投入,到了2021年,仅前两个季度就投入了1465.7万元,微创医疗机器人的解释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扩充营销团队。

之所以注重营销,是因为很多医院与客户对医疗机器人的认知还不够,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

虽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规模效应一旦起来,将会推动医疗机器人成本的降低,加快产业链的逐步成熟,产品技术门槛也会相应降低。但想要提升港股市场经济环境及资本管理机构对医疗医药板块的重视文化程度,依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政策利好,但竞争激烈

虽然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市场渗透率等隐忧明显,但微创医疗机器人能够得到不少知名资本青睐,也说明这一行业依然大有可为。

预计国内手术机器人产业将出现大幅增长。到2026年底,中国安装的机器人数量将是2020年底的10倍和50倍,手术机器人未来的增长空间依然广阔。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的《2020-2024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也显示,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里,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9.8%,到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高达4.1亿元。

政策上也有相应的利好,国内对大型设备的购置政策如今逐步放宽,比如企业近期上海医保管理部门就宣布,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28个医疗发展新技术、新项目纳入国家医保支付业务范畴。

应用门槛降低,有益于加速市场对医疗机器人的认知,促进更多的用户体验与接纳新技术,对于医疗机器人行业无疑是个利好。

然而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微创医疗机器人需要直视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中国至少有100家医疗机器人初创企业,40多家公开披露的融资企业。

长期以来,国内的手术机器人技术市场发展几乎都是处于外企垄断的状态,近些年,国产相关信息产品也在逐渐开始崛起,但无论哪个行业,中腰部玩家自己想要打破头部一家公司垄断地位,都实属不易。

无论如何,微创医疗机器人拆分上市对于同类企业来说算是提振的信号,至于市场能否表现出理想的估值、融资能否支撑其持续性发展,还要看微创医疗机器人后续的表现如何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2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