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精锐“崩盘”启示:大手笔投资并购后,高负债公司倒下只在一夜间

7229
钛媒体 App 2021-10-14 10:26 抢发第一评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10月7日晚间,正准备收心上班的精锐教育集团的员工们,被一张关于董事长张熙的朋友圈内容惊呆了。而第二天,8日也是精锐每月的发薪日。

四天之后,10月12日,美股上市公司精锐教育((NYSE:ONE),正式对外发布了公告,称因公司面临巨大的经营困难,无法维持正常运营,公司董事会批准暂停其在中国的所有教育项目和学习中心运营。

精锐教育发布致员工函宣布暂停营业

此外,该公司还宣布,其独立董事徐梁(Mason)和龚彦于近日辞去董事会职务。公司拟在适当时候任命两名新的独立董事。

在收到纽交所的退市警告已经过去两个月,目前精锐教育已经宣布停牌,目前每股报价0.4美元,总市值为6464.82万美元。相较于2018年6月的16美元的高点,已经下跌了97.5%。

至此,这家曾一度试图以投资并购与新东方和好未来抗衡的老牌教育培训机构,命运似乎走向了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公司欠薪、停业,董事长抑郁想“轻生”

10月7日晚间,一则微信朋友圈截图在教育培训行业圈流传。在这则署名“精锐教育 张熙”的朋友圈内容称,表示最深刻歉意,一心做教育,但确实因为投资扩张太过激进,疏于投资和财务管理,特别是巨人收购的失败导致了今天的结局。

疑似精锐教育董事长张熙的朋友圈

张熙称,抑郁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好想重头再来,愿有来生,再不创业,应该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陪伴朋友。对不起我所有的家人亲戚!妈妈,女儿,妹妹。”

这则悲观且似乎有轻生想法流露的朋友圈截图,一时间引起舆论哗然。紧接着精锐集团方面紧急辟谣说,朋友圈是假的,张熙以及精锐全体员工都正在正常上班。

而张熙本人也回应称,“我和精锐的一万名伙伴在政府的帮助下要做率先转型成功的教育企业,我会像以前一样热爱教育、热爱精锐。行业低潮的时刻,但相信关门!马上开全国会议!明天会更好!”

此前发布的朋友圈内容究竟是否属实?两张不同的截图,从微信名到头像都不一样,的确是真假难辨。但第二份回应,也并没有表示否认此前的内容。也有教育圈内资深人士告诉钛媒体APP,朋友圈内容并未失实,是张熙两个不同的微信号,发布的两则不同的内容。

也有接近精锐集团的内部人士向钛媒体APP透露,当日,张熙的确是有过轻生的念头,“上了天台,但很快就被弄了下来”。

张熙这一次拿出抑郁症的说辞,博得了舆论一波同情,但并没有被公司大多数员工所接受。他们认为这是一次张熙本人上演的戏码,是一次公关行为,为的是后续的一些事情做铺垫。而原计划10月8日当天上午10点召开的全国全体员工会议,目前也被挪至了10月26日。

张熙希望再努力一把,在政府的指导之下,成为率先成功转型的企业,不过,钛媒体APP从一些精锐教育的员工那里了解到,他们似乎认定公司已经要走向破产倒闭的结局。而各地分校的员工,都陆续在当地劳动仲裁部门进行申诉。诉求得到了劳动部门的立案,仲裁程序也已经启动,他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结果。

在危机之际,一部分精锐教育员工,与家长们站在了统一战线上。他们有的人还驻守在公司,为的是处理家长的退费事宜,帮助家长们维权。某种层面上,精锐的基层员工们,认为自己和家长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这件事情的牺牲品。

甚至,部分老师告诉钛媒体APP,为了不耽误学员的补课进度,还在以一种责任感心态驱使,私底下给学员销课,以尽量减少家长和学员们的损失,无论是商业上还是时间上的。他们多数已经拥有了高达数十年的教龄,而这些老师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很可能拿不到任何的课时报酬了。

激进扩张战略失败,负债率高达97.94%

无论张熙抑郁真假,以及是否想过轻生,精锐员工对于他的行为的嘲讽,反应出来的是,张熙已经彻底失去了部分员工的信任。

而失去信任不是没有理由的。卖惨和哭穷背后,是精锐在预收了超过27亿元学员预付学费款之后,公司大举以投资收购的方式,激进扩张带来的高负债经营下的苦果。

精锐教育的财报显示,2018年8月31日、2019年8月31日和2020年8月31日的财报年度,精锐教育营收分别为28.63亿元、39.94亿元和34.39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21亿元、2.45亿元、-7.30亿元。

而在截至2021年2月28日的2021年财年第二季度,精锐教育净收入9.32亿元,净亏损1.72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636.7万元,亏损同比扩大约950.73%。

同时,财报显示,2021财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精锐资产总额为70亿元,负债总额为68.51亿元,上半年资产负债率高达97.94%。

2021年8月4日,由于过低的股价,精锐教育收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发出的警示函。因为其连续3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美元,不符合纽交所规则802.01C的合规标准。

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大环境因素,在疑似那条张熙发布的朋友圈中,提到的收购巨人一案,似乎是导致精锐今时今日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018年10月26日,精锐教育官方宣布,联合第三方以约7亿元共同收购巨人教育100%股权。同时,精锐教育获得联合投资方的全权委托管理公司运营。

这笔收购体现在了精锐2019财年年报。年报显示,精锐教育最初以约2.3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巨人教育30%股权,不到半年,精锐教育出售了12%股权。此后,精锐教育还向巨人教育提供了一笔7.2亿余元可转股贷款,年息10%。

精锐教育并未选择债转股,而且从2019年12月起免除了贷款利息。2020财年年报显示,2020年3月,精锐教育又向巨人教育贷款1.7亿余元。截至2020年8月,精锐教育向巨人教育系列借贷的最大风险敞口为近9.2亿元。

收购巨人也给精锐带来了也带来大笔负债。精锐教育财报数据显示,2019财年,精锐教育短期负债达到3.22亿元,同比增长614.88%;长期负债为13.46亿元,同比增长232.28%,长短期负债共计16.68亿元,与2018财年的4.5亿元相比,负债增加超12亿元。

而在精锐宣布暂停业务之前,巨人教育早已经宣布了因为经营困难,秋季将无法继续向学员提供教学服务,并可能无法满足家长的退费要求。

当时总部位于上海精锐教育,收购在北方市场深耕多年的巨人教育,一个很主要的意图是为了扩大北方市场份额。张熙也认为,这些投资并购,是为了接下来飞速发展打下基础。

但谁也没有预料到,K12教育市场发展,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在此期间,K12在线教育公司跟谁学(后更名“高途”)赴美上市,并且跑通了商业模型,成为了国内在线教育行业中,第一家可以在财报上实现盈利的公司,更让所有人的眼光,都聚焦到了K12领域。

更为重要的是,在去年,因为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刺激之下,全球资本80%以上涌入了中国的在线教育公司,集中在了K12课外辅导行业,这直接洗刷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节奏,也让越来越多线下教培机构,面临着巨大的经营挑战。

事实上,不仅仅是收购巨人教育,精锐教育从2015年至2019年期间,开启了密集的投资并购的步伐,先后收购了12家教育培训机构。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投资和并购基金,或许多数来自学生的预付款和银行的贷款。

以现在的局面看来,高负债的模型运营企业,当市场行情一片向好,且无外部压力的时候,自然是风光无限,且创始人似乎带着符合商业世界的冒险精神的高光。而这种冒险行为,现在看来,实际上相当脆弱,一旦面临任何不确定性事件,带来的就是急转直下不可挽回的残局。

没有哪一家机构,能够毫无压力地承接得住挤兑退费带来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在当前行业的整顿大潮之下,家长们对于机构破产、倒闭、出售等信息尤其敏感,一旦自己报名的培训机构,有一丁点风吹草动,必然是想先申请退费,以尽量在这个寒冬挽回家庭资产的些许损失。尤其是精锐教育这类主打1对1辅导,尤其是高端辅导的项目,因为客单价过高,更是当前挤兑退费潮的重灾区。

而此前在商业运作上,大肆花钱的教育企业们,手头似乎已经拿不出足够的现金流,去应付家长的退费事宜了。但精锐教育似乎还没有放弃。他们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多方回笼资金,包括海外理财的近千万美金、出售资产和投资公司的股权等。在未来半左右,预计至少能回笼7000万-1亿元现金,这些现金将首先解决所有员工垫付、报销、工资和福利。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李程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3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