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书评】如何正确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五个主要目标?

5978
钛媒体 App 2021-10-29 17:24 抢发第一评

书名:《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

作者:杨建初、刘亚迪、刘玉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正式发布。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总体部署。

紧接着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该《意见》和《方案》一经颁布,引发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多家机构认为,2021年将是碳中和赛道“爆发式增长”的一年。

其中两个文件均重点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国家明确“30·60”双碳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背景下,我们的行动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低碳/脱碳行动不仅导致战略性行业产业链的重构,冲击现存的经济体系,绿色低碳、绿色生活成为未来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如何使公众正确理解碳达峰、碳中和问题,针对中央指出的五个方面主要目标,我们在气候行动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在最新出版的《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一书中,生态文明领域专家从理论、技术、政策等多维度、多主体解读碳达峰、碳中和,为地方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在政策制定、技术研发、公众意识等层面提供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助力实现绿色转型与零碳未来。

解读1: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

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行动路径:(有删节,详情可查看《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一书)

1、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

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构建绿色供应链等。

2、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

打造绿色物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鼓励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废物回收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建立绿色贸易体系等。

3、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

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等。

4、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等。

5、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进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等。

6、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强化法律法规支撑、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标准、绿色认证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等。

解读2: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和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

“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的增长,“十五五”时期要逐步减少,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发展绿色氢能。2030年要建成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工业电动交通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

遏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盲目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制造体系。

3、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设施

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净零能耗、低碳建筑,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绿色低碳理念,建设低碳智慧型城市和绿色乡村。

4、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优化运输结构,推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发展电动氢燃料电池等清洁零排放汽车。要建设加氢站、换电站、充电站。

5、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污染排放脱钩,减缓气候变化的治本政策,加强相关领域的立法,坚持生产责任延伸制度,推动静脉产业、动脉产业的发展,鼓励推广再制造,建立完善让所有参与方都能够受益的方式。

6、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研究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智能电网、储能、绿色氢能、电动和氢燃料汽车,实现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发展资源循环利用链接技术,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

7、发展绿色金融

以扩大资金支持和投资,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解读3: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要求下,需要大力发展低碳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利用,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低碳能源中比较代表性的就是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氢能、可燃冰和页岩气等。

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背景下,推动能源革命既要立足眼前,满足现阶段的能源安全需求、配合抵达能源消费峰值,又要放眼长远,积极开启指向碳中和目标的机制创新、技术探索,探索从规模发展向技术进步转型的能源治理体系,以治理体系转型带动能源低碳转型。

解读4: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想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水平,从源头上讲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减少碳的排放,二是增加碳的吸收。

前者就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减少会产生温室气体的行为,比如少烧煤或者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多用绿色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

后者就是多植树造林打造绿色生态环境,众所周知植物在光合作用时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总体来说达到降低碳排放的作用。

那么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从社会层面讲,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个社会转变过程,需要从改变消费理念、推动全民行动和完善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协调推进。

1、要大力倡导低碳消费理念

引导社会大众形成低碳消费光荣、奢侈性高碳消费可耻的理念,加大对环境知识的科普力度,使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到低碳消费的强烈重要性,自觉形成节约、低碳的消费方式。

近年来,我国社会出现了部分人炫富夸富的行为,他们沉醉在高碳消费之中而不自知,严重败坏了社会节俭之风。对于这些现象,政府、社会、媒体要同时发声,制止、批评、引导他们改正行为,共同助力形成全社会低碳节俭之风。

2、在全社会营造绿色生活方式的氛围

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损害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采取激励引导与惩戒相结合的策略,形成全社会热爱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

按照绿色生活的要求,制定推行绿色城市、绿色社会、绿色企业、绿色校园、绿色家庭的标准,限制过度包装,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服务业,通过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促进绿色生产方式的建立,把被所谓的现代消费抛弃的“分解—还原—再生”三个环节重新纳入自然生态循环的链条之中,通过相应的表彰、奖励、处罚措施,对公民的生活行为予以引导。

3、建立绿色公共服务体系。如建立和完善对城乡居民绿色生活的支持体系,帮助人们实现绿色生活的目标。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利用,在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展全民绿色教育活动。提倡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等理念,养成节约、环保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遏制浪费、减少浪费。

《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已明确提出,要引导绿色饮食,推广绿色服装,倡导绿色居住,鼓励绿色出行,同时要求各地全面构建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全民行动体系,将生活方式绿色化全民行动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内容,将每年6月设为“全民生态文明月”,培养绿色公民。

4、培养公众低碳消费行为

思想决定行为,转变公众消费意识是推行低碳消费的重中之重,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养成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绿色生活意味着衣食住行更环保,要把低碳消费落实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从衣、食、住、行、游、娱及日常生活各方面把低碳消费落到实处。

解读5: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城镇绿地生态系统是城镇的建成区或规划区中以各类绿地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建设良好的城镇绿地生态系统对于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具有重大的作用,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更具有现实意义。

增加碳汇以提高对温室气体的吸收也是减排的重要途径。增加碳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增加森林碳汇

森林碳汇是最有效的固碳方式,应通过植树造林、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建立农林复合系统、加强森林管理等提高林地生产力,进而增加森林碳汇。要通过减少林木砍伐、采伐措施改进、木材利用效率提高、森林灾害防治加强等措施来保护森林碳贮存。要通过使用其他清洁能源替代薪柴、采伐剩余物的回收利用、木材深加工、木材循环利用等措施来实现碳替代。

2、增加耕地碳汇。

耕地碳汇是陆地生态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活跃的部分之一。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较低,南方约为0.8%~1.2%,华北约为0.5%~0.8%,西北大都在0.5%以下,而美国为2.5%~4%,所以我国增加耕地碳汇有着很大的空间,需要在这一方面加大投入,以增加耕地碳汇。

3、增加草原碳汇

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防止草原退化和开垦,要降低放牧密度、围封草场,实施人工种草和退化草原修复。此外,加大优良牧草引入和优化畜牧业管理也是改善草原碳汇的重要方法。

4、重视海洋碳汇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固碳能力是大气的50倍、陆地生态系统的20倍,对应陆地的“绿色碳汇”,海洋碳汇是“蓝色碳汇”,是海洋生物吸收和存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能力或容量。要重视海洋碳汇的作用和核算,在深入研究海洋碳汇的基础上,在碳交易中引入海洋碳汇交易,进一步扩大碳汇潜力。

本文整理自《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一书,作者杨建初、刘亚迪、刘玉莉,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10月出版,版权归作者及本书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作品出处。配图来源于Unsplash。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2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