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人民政协报》:创新创业 凝聚新力量

25134
人民政协报 2022-10-08 11:32 抢发第一评

微信图片_20221008113141.jpg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创新创业的热情。近日举行的“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掀起了新一轮对创新创业的思考。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变革以及市场变化,创业者如何找到更为优渥的发展土壤?如何找到新的市场定位?

  “双向发力”激活“双创”动能

  在智慧物流行业,北京捷象灵越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无人叉车机器人,凭借无盲区、更灵活、更安全的特性,结合其自主研发的工业智能数字平台,能够提供更适用、更智慧的物流解决方案。因此该项目在天使轮便获得了红杉中国种子基金、联想之星、创新工场等的联合投资。

  在乡村振兴领域,科大讯飞与北京挺好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智能化养殖项目,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猪、鸡等养殖场动物的采食、饮水、环境、健康等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智能分析,为动物的饲养、疾病治疗等提供智慧解决方案,并实现了远程控制,让乡村振兴更智慧。

  近年来,一大批创新创业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自我突破释放出的“新动能”在引领我国产业提质升级的同时,也展现出“后劲十足”的经济潜力和市场魅力,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从科技部公开的数据显示,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从十多年前的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70%,上交税额由2012年的0.8万亿,增加到2021年的2.3万亿;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22.6万家。仅在上海证交所科创板、北京证交所上市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就超过90%。

  对此,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表示,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正不断地向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更深的程度发展。一大批创新创业者强化使命担当、自觉肩负起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重任。他建议,广大创新创业者应更加主动融入创新体系,以更宽视野汇集资源凝聚力量支撑高质量发展,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深化创新交流合作,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实现创新发展共赢,进一步激活“双创”动能。

  “双创”成果的取得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助力。据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财政部不断加大财税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双创”发展。2018—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约90亿元,推动中小企业“双创”升级;继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2021年中央财政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奖补资金63.36亿元,同比增长65.9%。2022年,国家税务总局围绕“双创”的主要环节和关键领域进一步梳理归并形成120项税费优惠政策措施。

  “正是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虽然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断增加,但企业‘双创’动能不减。”如张桂华所说,应对新变局,一大批企业正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不断为“双创”赋能。

  增强“科技属性”凸显硬实力

  张桂华认为,新时代为广大创新创业者赋予了新的责任担当,广大创新创业者应继续强化使命担当,自觉肩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历史重任,在奋发有为、共克时艰中推动企业实现更大发展,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其中不断增强“科技属性”是企业创业创新过程中应对“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近期发布的“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及“2022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就指出,调研发现,研发投入越高的企业发展韧劲更强,潜力更大。持续健康的研发投入和产出,也不断地增强了企业的“科技属性”,确保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竞争力持续走强。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光所所长刘文清表示,近年来虽然我国环保产业高端分析仪器国产化程度取得长足进步,诞生了一些上市企业,但一些关键元器件,如激光器、中红外光源等,在技术上“卡脖子”的问题还比较严重。他指出,未来10年,我国环保产业需要更多高端仪器和更高水平的服务,这就为“双创”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哪家企业的“科技属性”更强,哪家企业的创新能实现更大突破,就能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而相较于一些有实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初创型中小科技企业要实现科技突破并不容易。对此,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臻表示,作为初创型小企业,必须学会放弃,集中有限资源做专一事,培育企业个性,找到自己的“科技属性”。

  魏臻告诉记者,尽管在初创期,遇到诸如产品工艺不成熟、市场品牌的缺乏、管理体系的茫然以及创始团队的业务聚焦争论的冲突等问题,但21年来,公司一直从事铁路运输调度领域的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工作,从未中断或者更换赛道。经过坚持与努力,目前公司已在行业内实现多项技术突破,企业虽小但已有了自己的“技术标签”。

  “唯有坚持走技术创新路线,才能在市场大潮中找到自己永久的位置。”魏臻说。

  呼唤为“双创”提供更多优渥土壤

  科技创新不仅激发了新动能,也催生出众多新业态。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创业者们结合时下新技术、新趋势、新痛点,尝试面向未来布局新业态。而在“双创”过程中,众多创业者表示,创新链产业链要做到更好融合,科技成果转化顺畅成为关键。

  对此,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秘书长杨晓非表示,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政策已十分明确: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管理制度发生系统、深刻变化;强化了人员激励,奖励方式、比例可自行约定,针对高校、科研机构规定了最低奖励比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渐突出。可以说,科技成果转化在法律层面、制度层面、激励层面已为科研人员专心做科研,享受成果收益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下一步建议能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落实落细,给更多双创企业带来良好发展环境。”

  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韵网(WIIN)创始人颜振军则表示,园区和孵化器是实现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也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策源地,是天然的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他希望园区能将自身深深地嵌入到产业链各个环节,以此为支点撬动所有环节资源,让产业链提振、活跃起来,通过各要素相互关联催生化学反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而作为初创和小微企业代表,“90后”创业者、海马体照相馆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吴雨奇表示,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发力摄影领域的11年来,我们感受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力量,这为有后顾之忧的创业者带来坚强的后盾。

  但初创、小微企业由于基础较弱也十分脆弱。吴雨奇表示,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要找准创业方向,在深度思考创业的核心能力和对象用户资源后,从最适合角度切入到细分场景,这样创业会更顺利。同时希望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能够更多给初创型企业在政策、资金、市场环境等方面更多帮扶,更好营造“双创”环境。

  当前,随着“互联网+”向各个行业领域进行新一轮渗透,数字经济领域成为“双创”的热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叠加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技术,云招聘、云签约等逐渐兴起;搭载着各项数字技术的智慧医疗、在线等领域也持续创新。

  对此,中科院国创会创新驱动研究院副院长刘春晓表示,5G网络普及后,一线城市的医生可以为四五线城市的病人远程做手术,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在线学习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等,当前创业者们正在积极行动,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创新。

  “我们要对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给予更多的方向指引和政策扶持,助力数字经济领域的‘双创’向‘硬核’领域迭代。”刘春晓最后说。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11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