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年度十大槽糕独角兽:10亿以上估值是如何做没的?

4374
投资中国 2015-12-30 13:15 抢发第一评

    虎嗅注:“独角兽”,这个词已经泛滥,VC希望自己相中的是下一个独角兽,而创业者也希望能用独角兽在各自的领域自居。在虎嗅昨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10亿美元俱乐部60家公司全名单中,一半都有BAT血统》。日前,美国科技博客VentureBeat撰文盘点了2015年国外十大表现最糟糕的独角兽,与中国的独角兽公司不一样的是,国外独角兽公司基本上都没有互联网巨头“血缘”关系。相同的是,独角兽们衰落的原因总的可以概括到产品创新、公司管理、创始团队及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

    而在创业的世界里,赢家总是少数,失败却是常有。但独角兽们作为科技链上最顶端的部分,在它们高估值下的失败很有可能为整个行业带来地震。下面我们不妨借此榜单来简单分析下,这些渐露疲态的独角兽究竟跌在了哪里。本文出自VentureBeat由虎嗅作者@科学的fan编译并做了延展,原文标题《Somewhere way, way under the rainbow: The 10 worst unicorns of 2015》。

    Fab (设计产品电商)——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Fab.com成立于2011年,最初是一家同性恋社交网站。2011年第一次转型设计类闪购网站,发展迅速,融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估值近10亿。2013年因持续看不到盈利放弃闪购模式,第二次转型全价电商。今年2月,Fab.com最终以总额仅仅1500万美元(包括现金和股票)的价格出售给制造公司PCH International

    问题就出在转型全价电商之后。Fab开始了业务快速扩张之路,产品品类与覆盖国家激增,大量的增加了成本,并模糊了Fab独特的设计品牌定位,失去了原有特色。另一方面,迅速扩张下后端供应链不足的弊病凸显。电子商务平台对业务的流程化及精细化有较高要求,Fab在巨资获得大量用户后,却没有获得足够稳定的货源,成本控制力薄弱。而与此同时,核心团队的不稳定,大量高管离职的人员流失危机让本就艰难的处境更加是雪上加霜。

    Evernote——不进则退,大象也一样

    早在2012年,Evernote的独角兽地位就已经坐实。当时它获得了7000万美元的D轮融资,募资总额达到1.63亿美元。2014年突破了 1 亿用户的大关,融资也翻了一番,达到2.9 亿美元。

    但这家曾被认为是“独角兽”中最完美的公司,在今年宣布全球裁员13%,并关闭位于中国台湾、新加坡和莫斯科的3个办公室。同时,Evernote还终止了对几个独立应用程序的支持。

    除此之外,Evernote高层今年也来了个大换血,炒掉了之前的CEO,改由谷歌眼镜执行官克里斯·奥尼尔接替。而随后,其COO琳达·考兹罗斯基(Linda Kozlowski)也提交辞呈,将于年底离职。这一年中的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Evernote开始走向了泥潭的边缘。

    其新任CEO在解释此番调整时,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公司的重心已变为成为一个商业工具,而不是消费者工具。”在过去的几年中,Evernote 不断地尝试各种集成合作去开发新产品和新功能,并没有在产品上投入太更多。因此当它的产品拥有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产品本身却没有进化时,蜜糖也就成为了砒霜。另一方面,其“免费增值”模式弊端也开始显现。Evernote在起步初期通过免费提供基本产品实现了用户数的高速增长。但随后大部分用户并不能够实现从免费到付费的转化,从而给Evernote的整体业务造成了负面影响。

    Good Technology——别人还是靠不住

    Good Technology是一个从事企业移动安全产品,可以保护企业员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安全。与其它独角兽们不同的一点在于多年来它一直在不断地变更业务。最初,它做过MP3,后来又从事电子邮箱阅读硬件设备开发,再后来又放弃了硬件,聚焦软件开发,最后在安全软件上尘埃落定。

    和他从事的业务一样多的,是并购过他的公司。先是被摩托罗拉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又转卖给了一家名为Visto的公司。2013年由前摩托罗拉高管接手后,估值12亿美元准备上市。但计划失败后,又在今年以4.25亿美元卖给了老对手黑莓,而收购价格较估值水平缩水了一半还多。

    看完如此眼花缭乱的过去就不难理解Good Technology如今的低市值了,硅谷就是他技术转型的风向标,风吹往哪里,它就倒向哪里。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做好了,继续做,没做好就被收购,然后继续相同的循环。本着这个信念,想要在竞争激励的创业圈屹立不倒,也是黄粱一梦。

    LivingSocial——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LivingSocial是仅次于于团购行业鼻祖Groupon的美国第二大团购公司,曾融资151亿美元,在2012年6月亚马逊给出近10亿美元估值。

    但从2012年开始,公司就逐年裁员,2014年裁员400人,今年该公司再次裁减大约200名员工,在其员工总数中所占比例为20%。并已出售或暂停了大部分国外业务。一片萧条,丝毫没有当年炙手可热的痕迹。

    LivingSocial的没落与团购行业本身的兴衰史分不开的,但除此之外,盲目的跟随领军企业也是问题所在。2012年获得高融资后,LivingSocial开始加快获客步伐,并增加了旅游、食品速递等多条业务,开始大肆招募员工。但是在疯狂烧钱的同时,LivingSocial一直没有找到盈利的商业模式。在这种不计成本获取增长的战略下,出现的员工超编和过度扩张后的螺旋式下跌也就不足为奇了。

    Pure Storage——盈利和创新总得二选一

    与上述几家公司不同,Pure Storage今年以31亿美元的市值完成上市,看起来似乎还不错。但很可惜,它上市第一天的表现却令投资者大跌眼镜。IPO当天股票就大降6%。发行价为17美元,而且收盘价也只有16.01美元,股价一路看低。事实上,其在去年未上市时的估值已经超过了30亿美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股价低迷很可能由Pure到目前为止亏损严重的状况导致。Pure在2015年前6月营收1.587亿美元,而亏损高达1.127亿美元 。

    事实上,在早期,Pure Storage的闪存产品有效地解决了硬盘转速慢和竞争对手EMC价格高的问题,但今年闪存领域多家企业都开发了新技术产品,却没有看到Pure Storage有什么新动静。目前来看,除非开发出一项令人信服并且可持续的技术或商业模式优势,否则Pure Storage很有可能不再瞩目,而是逐渐沦为一家二线全闪存阵列提供商,还要面临股票价格下跌。

    Gilt Groupe——与闪购一同,昙花一现

    成立于2007年的Gilt Groupe是“闪购”业务的先驱者,在经济衰退的2008年,凭借着会员制销售女性奢侈品用品而迅速崛起。2011年,Gilt Groupe因其10亿美元的估值进入独角兽俱乐部。

    但近年随着市道回升,加上Saks Off Fifth、T.J. Maxx 以及Nordstrom Rack 折扣零售商的蓬勃发展,闪购电商的受欢迎度也随之减退,从而形成了闪购行业整合的趋势。因此在Gilt Groupe也无可避免的上演了随着行业崛起迅速崛起又随着行业衰落快速衰落的一幕。

    今年2月,Gilt Groupe就已跌出独角兽俱乐部,估值缩水至6亿美元。而据《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12月消息,Gilt正在与哈德逊湾集团展开谈判,可能会以2.5亿美元的超低价被收购。

    Dropbox——成也萧何,败萧何

    作为一家独立的云计算服务商,Dropbox累计融资6亿美元,估值一度达到103.5亿美元。但在今年,它宣布关闭电子邮箱Mailbox和照片客户端Carousel两个产品和服务。其中Mailbox是其曾斥资1亿美元所收购。这意味着其从云存储向外扩展的计划遭到失败。与此同时,已经有股东将Dropbox的估值调低。

    Dropbox 并不具备像 Google、亚马逊等大公司基于云服务的一套完整产品线,网盘业务单一性让Dropbox获得了巨大成功,但他也意识到不够多元化是它最大的弱点。求生的本能让它必须进行业务扩张,因为如果 Dropbox 不再有创新点和令人激动的新功能时,它就会被巨头蚕食、被更新更好的产品边缘化追逐,最终被淘汰出历史舞台。

    不过可惜同时向邮件和照片管理两个市场扩张的 Dropbox,却没有呈现出足够的优势和创新力,最终在两边都没有足够好的表现,只能忍痛关闭。更大的困难在于尽管它已经将产品做成了最好用的网盘,但是存储本身并不是个好业务,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并不是网盘,而是可能替代它的互联网服务。这才是让市场对Dropbox 谨慎起来的关键点。

    Box——笑到最后才笑的最好

    Box也是一家云存储服务提供商。与Dropbox相比提供了更多智能协作和工作群组功能。曾获累计5.58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估值一度达到24亿美元。今年IPO上市,但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影响,这家曾大红大紫的科技创新公司在首次公开招股时的发行价,低于其最后一轮融资时的估值。目前股价仅维持在发行价14美元附近。

    与他的死对头Dropbox面临的问题相似,谷歌和微软等巨头都在努力拓展企业云计算市场,云存储市场将会出现整合并购,而只提供云存储服务的公司将会被淘汰出局。前景不容乐观。尽管BOX财报仍然显示亏损严重,不过相对榜单里的其他公司,其凭借商务人士和企业用户,未来仍有一定潜力可挖。

    Theranos——云端泥潭的一线之隔

    Theranos是一家实验室检测公司,核心技术在于能够使用少量血液进行数次实验室检测。通过该技术,Theranos已成功获得90亿美元的估值,跻身独角兽领域。

    但今年十月《华尔街日报》调查指出Theranos 血液检测的准确性、不符合该公司宣传,只有一小部分测试是利用该公司的自有实验工具完成的。这让在生技医疗业火红的Theranos科学权威性受到了严重质疑,不过更严重的是,一旦涉嫌造假的结论坐实,对整个公司来说就可能意味着判了死刑。而且由于Theranos 绝大部分的估值是在于血检技术的专利,检测技术是否精确不仅会影响 Theranos 的命运,也会对其他的独角兽造成冲击。

    目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等相关单位已经介入调查。其合作伙伴美国药店连锁巨头沃尔格林也表示将终止与Theranos开设血液检测中心的计划,直到问题解决。

    Square——上市不是万能药

    Square是一家创立于2009提供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公司。消费者或商家可以通过在移动端安装相应的Square读卡器进行支付,公司每笔收取2.75%的手续费。到2014年,square总计完成E轮5.9亿美元融资,估值达60亿美元。今年11月完成上市。

    按理说,这是一个家表现不错的公司,上榜的原因VentureBeat原文解释的很清楚,这里我就直接引用:“上市本来是一大胜利,但该公司的后期投资者究竟是否获益却引发了很多争论。Square先是下调了IPO价格(这是坏事),但却向后期投资者补偿了很多股票(对投资者有好处,对公司没好处),但后来,该股在上市首日上涨(皆大欢喜)。该公司的股价自此以后基本走平,由于多数科技股IPO后都会迅速下跌,所以这也算是一种胜利。但请不要忘记:Square的IPO表明,公开市场不会再当私有市场的接盘侠。正因如此,我才将Square也加入这份榜单。”

    也就是说此次的上市是一次流血的上市,至今还未盈利的Square的困境在于,低利润的支付业务尚未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高利润的增值产品和服务也没形成规模时,ApplePay、PayPal等巨头已开始纷纷进场。从私募市场转战公开市场后的Square将面临更加惨烈的战场。

    看完上述国外十大糟糕的独角兽,对应的在中国,你觉得又会是哪十家公司呢?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所在专题 查看更多
独角兽之死

独角兽之死

6 2.1万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