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海归老外在沪创业,这件事与你们有关!

46058
小马创业村 2017-12-05 00:00 抢发第一评


最近有海归小伙伴到创业村咨询,如果他们创业可以申请哪些特别的政策。小马村的同事特别推荐了2018年浦江人才计划,目前正在申请中,有需要的小伙伴快点了解起来!另外,本月起,本市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办理全面实施“123”服务承诺,也将给外国朋友办证带来便利。

2018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请

申报日期

资格认定:2017年11月16日至12月15日(D类:2017年12月8日前)

在线填报:2017年11月16日至12月17日

材料报送:2017年12月18日至12月19日


申报机构

资格认定 上海人才大厦2楼 32508060

A、B类:上海市科委办事大厅8008205114(座机)、4008205114(手机)

C、D类: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外国专家与留学人员工作处  23110329、23110330


申报要求

(一)浦江计划分为四种类别进行申报和资助,其中:A类(科研开发类)资助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依托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B类(企业创新创业类)资助以企业为依托的科技创新创业;C类(社会科学类)资助人文社科领域的创新创业;D类(特殊急需类)资助其他本市紧缺急需的具有特殊专长的留学人员。

申请条件见《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

(二)申请人须全职回国来沪工作或创业,每年在沪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三)截至2018 年1月1日,申请人不满50周岁,且回国工作不超过2年或回国创业不超过4年。

(四)在本市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任职的D类申请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五)在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以留学身份连续学习或进修时间以及回国工作时间以出入境记录为准。

(六)申请团队资助的,团队成员应不少于3人,全部成员均应符合《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规定的申请条件,且须作为研究团队被在沪单位整体引进或作为创业团队共同创业。

(七)申请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并不含涉密内容;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办理“123”服务承诺

自12月1日起在全市各受理网点全面实施“一次告知、二次办结、三次上门”的办事承诺,即:网上预审环节一次性告知清楚;现场受理环节对于符合预审要求的材料予以办理;如经上述两个环节仍未办结,由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实施“一口清”预审机制

针对“预审阶段”进行流程再造,在全市20个受理网点全面实行“一次性告知、一次性预审”的工作机制。在一次预审告知后,申请单位修改并提交材料,无需再次等待预审通过,直接携带材料前往窗口办理。

实行“先批后补”容缺受理

严格把握、合理区分申请材料的核心要件与非核心要件,针对非核心要件,实行“先批后补”容缺受理。各受理网点对于非核心要件可采取容缺受理,先行予以受理通过,并由申请单位在承诺时间内(10个工作日)将容缺的非核心要件后补至受理网点。对于容缺材料逾期未补的申请单位,将被计入不诚信名单,取消“先批后补”容缺受理的申请权利。

开辟绿色通道服务

在全市各受理网点全面开设绿色通道服务,简化所需材料,缩短高层次人才的办理时限。针对本市特别紧缺急需的高峰人才、入选国内各类人才引进计划的申请人,实行即办即取;针对本市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所需的高端人才,落实3个工作日办结;针对A类高端人才,落实5个工作日办结。

打造“线上线下”服务新模式

12月起针对用人单位和申请人,加大政策宣传和操作指导力度。一是编制“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常见问题答疑库”并在相关政府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切实解决用人单位政策层面的困扰。二是将业务办理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办法通过FLASH等新媒体形式进行演示,提升用人单位和个人的政策熟悉度。三是建立每月现场定期培训制度,加大对用人单位业务培训力度,提升单位和办事人员的业务能力。

开设人社局“12333”电话咨询专门通道

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动本市“12333”咨询电话,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开通“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电话咨询专线,为用人单位和申请人做好政策宣传和答疑解惑服务工作。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