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VR一下就火了 中国虚拟现实未来路在何方?

6030
亿邦动力网 2016-04-11 19:30 抢发第一评

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商Oculus的一夜之间,这个被认为是“下一代计算平台”的领域,已经成为了各大互联网企业厮杀的一个新战场。在Facebook、三星、微软、谷歌、索尼等国际巨头纷纷在这一领域布局的同时,全球也涌现出一大批VR领域的创业企业,中国当然也没有例外。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模拟环境,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利用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从上个世界60年代,被誉为计算机图形学之父和虚拟现实之父的著名计算机科学家Ivan Sutherland建立第一个虚拟现实原型机,虚拟现实技术便已存在。但受当时的运算能力与设备的影响,这一领域一直默默无闻,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消费领域毫无建树,应用场景多在企业级市场,规模也非常小。

VR

到如今,随着计算机芯片运算能力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虚拟现实领域似乎正迎来一次重要的发展拐点。2016年被形容为VR元年,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下,资本市场再次火热,VR创业再次兴起,一时间,中国一夜之间冒出无数以虚拟现实为主题的公司。在国内的虚拟现实市场上,不同类型的公司正从不同角度切入VR领域,火爆程度堪比去年中国股市。

在如此火爆的情况下,笔者看到中国的市场尤其是终端消费者被这些VR的所谓先入占坑者洗脑,对VR的真正的技术带来的吸引力降低,把这个未来非常美好的市场变得山寨林立,由此引起对这个市场培育的担心。下面谈谈个人对VR的一些看法,帮助大家明白现在VR的现状。

1.为什么这两年VR变得这么火?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如上文所说,计算能力的提升和移动设备在这段时间的普及,让虚拟现实技术第一次以可负担的成本让普通消费者去体验。这加快了技术公司对该技术的产品化的进度。

但笔者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现阶段的任何技术产品化都必须背后有资本的力量。资本为什么这两年不遗余力的来加大VR领域投资呢?其原因很简单。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以及HTC与Valve共同打造VIVE,还有索尼的Project Morpheus头盔,它们基本在同一时间段出现,这说明国际巨头对技术的判断基本一致。

而Facebook给出的20亿美元还有一个一锤定音的意义,它给了资本市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VR所代表的技术的基本定价和对未来的暗示。资本市场从来都是利益驱动,在看到技术与定价基本出来的时候,也即意味着VR的资本交易市场规则基本可以形成。这促使VR资本快速进入,同时也促成一些股票市场的新鲜题材形成。

其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互联网市场投资渠道基本已经走到终点,2B,2C等以独角兽为模式的投资模式已经基本告罄;可穿戴设备如昙花一现,没什么创新。大家期待下一个技术的风口引领未来。VR无疑是最大的新生事物。同一时期,大家应该注意到,除了VR这个词很火,还有一个词叫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也很火,在以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与深度神经网络(DNN)为基础的人工智能领域也是投资商的青睐领域。当然,这个领域中国也是山寨林立,诸多国外学术学者携山寨精神回到中国,找到投资,都是要打造世界万物互联的机器人,牛X啊。这个笔者在另外文章会说。

笔者对VR和AI的技术非常看好,也认为是未来。VR最初是属于计算机图形学范畴;AI属于计算机科学,包含图形范畴。很长时间这两个专业交叉不多,但是VR和AI的出现,这两个专业会交叉,最终走向融合,就是未来的AR(Augmented Reality)。

目前阶段笔者通过业界的观察,非常看好VR这个市场,需要我们共同培育这个市场。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可穿戴设备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但目前市场现阶段的状况却让笔者有些担心,不是担心这个技术不会催生市场,而是担心过早的山寨会破坏这个初生市场。目前从业人员对VR的认识根本就是很低劣,却伪装成专业者来教育用户,导致最终用户失去兴趣和市场。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目前国内VR行业的从业人员有五类人。

第一类是看到VR机会,基本没有什么背景或者有些背景,扯起队伍就进入的新军。这类人敢打敢冲,年轻人。什么VR不VR,我拿头盔加SDK给你做个项目再找方向。这类人在VR行业基本以行业设计为主,时刻准备转型VR热点,比如专门从事VR教学、VR看房、VR主题公园等等。他们是创业的主力军,也肩负着早期传播VR的使命,不容易。

第二类人是手机和移动游戏的失意者。VR是个救命稻草,这些团队也是拉起队伍直接把移动游戏理念开始往VR上做,以游戏为切入点。这可要了命,手游行业是一个毫无技术门槛的行业,甚至不要写C++、C#,不需要懂引擎,不需要了解人机交互。唯一要做的就是设计个情节,或者Copy一下国外大作,利用Unity工具,用JS写个游戏,内部设立各种充值关卡。他们转到VR游戏,基本团队需要重生才能设计好VR游戏。VR本身是个技术门槛很高的行业,内容制作了除了情节之外,如何用技术的手段让用户体验到“临场感”和消除眩晕感是个技术活。这要求团队对VR技术有储备,希望他们坚持。

第三类人是原先从事3D仿真、建模、环绕虚拟场景建设(注意这不是VR哟)、全息摄影(一种适合舞台效果的虚实,如辽宁春晚美轮美奂的六小龄童美猴王表演,但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VR)、微缩景观制作、虚拟场馆建设的公司。这些公司基本以行业用户为主,VR给了他们一个正名高大上的机会,一夜之间变成VR核心技术和方案提供商。坦率说,这类从业人员对VR的理解可以说是比较快的,也是有基础的,并且在各个行业推进了VR概念传播。问题是他们由于之前业务的需要,把3D、360全景和VR体验混为一谈,混淆给最终用户,给用户体验带来很大的困扰。

第四类人,就是现在的头盔制造者。一时间各种“魔”或“镜”林立,配以各种发布会、电梯广告、制作精良的微信软文、众筹平台占据一席之地。对于这类厂家,我最担心。这些公司,基本生产以下几类或者之一类型头盔:PC式VR-基于PC的VR;mobile VR-基于移动的VR,基本就是一体机(利用ARM或者Intel ATOM的方案,Intel的ATOM能不能做VR头盔,我另文再说,这个牵涉到Intel的CPU体系架构和它在移动终端的失败);然后就是VR盒子。你如果去问这些一体机公司,基本都会告诉你,自己最牛,都是自主知识产权,多年积累,用户上万,SDK牛逼,有内容平台,供不应求,软文大部分以宣传制作工艺,外形为主。这里面,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排在第一梯队的是做PC VR产品的,因为PC VR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国内用户还要兼容Oculus至少DK2,不容易;而且自己还是要鼓捣一些东西,从PC机、显卡,到显示、SDK都研究。国内基本就是大朋/乐相、3Glasses、星轮和圈子里“著名”的蚁视公司,他们的技术实现我改天聊。当然他们也做移动,移动是方向,不能落下。

移动VR一类基本就是只做移动VR的,基本可以判断以开源为主。所谓国外一开源,国内就自主,基本就是拿个Android方案(跑ARM),或者Win10方案(跑Intel Atom),把Cardboard(谷歌法国巴黎部门的两位工程师大卫·科兹和达米安·亨利的创意。他们利用谷歌“20%时间”规定,花了6个月时间,打造出来这个实验项目,意在将智能手机变成一个虚拟现实的原型设备)改改的翻版,很难短时期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他们的宣传片,基本就是在外观、工艺和机械创意等方面下功夫,配一个好看的H5图片和音乐;关键的FOV角、眩晕感、刷新率、帧率基本和Cardboard一样,个别胆子大的加一下,反正老百姓也不懂赫兹、场角这些术语,卖了就行;内容基本以2D转3D的全景视频为主加上所谓自己平台的游戏。

我体验了一个吹得很牛逼的移动盒子,妈呀!连视频的人脸都看不清,怎么好意思卖啊?欺负老百姓眼睛花呢!如果一个公司只做移动VR头盔,我很怀疑它的VR头盔的技术能力。当然三星有Oculus撑着,不能说只做移动VR就没有VR技术。

那你说中国就没有能做的吗?有啊,估计正在做,根据我的判断,在中国能够和三星叫板的我觉得只有一个公司叫华为!为什么呢?你们自己判断吧,他怎么做手机就怎么做VR。中兴也许吧!不过我觉得如果华为也开始想做所谓平台,我担心它会死掉,还不如和别人合作。华为没有做平台基因,他有做好产品的基因外加有自己的芯片。前两天看到小米成立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好像也没啥动静,憋大招呢,希望吧!据说那个锤子科技没开始就结束了,不知道为啥!

第五类人基本就是媒体、竞技平台、卖配件的。反正跟着吃饭,或面临转型,或者多卖东西,或者给投资人讲故事。这类公司倒是VR产业的供应链和生态,很重要,我的东家也是。反正现在展览商、游戏平台商必须和VR沾边。你看移动大会,什么VR峰会、VR竞技都在上,人山人海的看热闹。最近看到有个展会公司,拉着微软中国、三星中国和显卡制造商NVidia(英伟达)搞了个VR产业联盟,制定标准,我都醉了!你们在中国的公司也就是卖东西的商人,咋就忽悠老百姓冠个联盟标准呢,这中国的VR标准会让老外参与?岂不是搞笑?那ARM,AMD和Intel也整一个?这不添乱么。卖显卡就好好卖,别整这些没用的,把价格降了比啥都强,不是到VR对PC要求高多花钱嘛(做个活广告,如果你们看这文章还行,也赶上要买显卡,可以试试AMD Radeon系列——小编看到这里汗了~)。所以这类从业公司也迷茫,都在拉山头,跑马圈地。为啥呢?因为中国没有Oculus,没有Valve,没有微软,没有Google和Facebook,没有老大,谁都可以山寨为王。大家假想腾讯可以,孰不知腾讯自己也还在研究VR咋搞。前几个月腾讯一个部门搞了个miniStation来冲政绩,糊弄老百姓,也就是手机游戏电视化,搞几篇软文也和VR扯上边来试水。腾讯领导也批准,也不怕坏了江湖名声。没有自主产权和实力可悲啊!

(主编按:以上观点过于犀利,本想以xx代替各品牌,但势必大大影响读者感受。本着不负责任的态度,未做删节就放出了。反正作者说跟他公司无关,那附带着也说一句跟俺无关咧~)

说到平台,我就想说后面一个问题,所谓互联网与VR。

2.关于把互联网思维带到VR

在所谓互联网思维走到末路、可穿戴设备基本昙花一现的大环境下,很多互联网人员转战VR市场,自然喜欢用互联网思维来考虑。笔者认识一些投资界人士,在谈到投资时,他们经常就问以下几句话:2B还是2C?将来有多少用户?有入口吗?是平台吗?

拜托!互联网刚出来的时候,你会问这些问题吗?浏览器刚出来的时,你会问这个问题吗?很多公司在VR上动辄就谈布局,这是一件违背技术发展规律的事情。你可以做头盔,可以做内容,可以做平台,踏踏实实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专长做好。但千万别谈布局,现在动辄谈布局的公司,估计都会成为先烈,不过拿的是投资者的钱,得讲故事啊,也没办法,国内就这风气。

VR的生态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甚至机会都会在摸索中,别说布局了。VR被认为是下一个互联网的入口,这个笔者同意。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联,笔者认为VR会解决人与世界的互联问题。这么大的生态,一定不是几个头盔就能解决的。对于投资商,笔者给个建议,现在方向不太多,也还没完全出来,看团队,看现在技术产品方向,多投几个,给点时间,让他们健康成长。

瞎聊聊互联网几个大佬对VR的态度吧。每次新鲜事物出来,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BAT几位大佬的动作上,这也难怪,大家都希望有出来做主的。可惜,在VR上,我个人觉得BAT会是被淘汰者。首先在技术上他们就不具备优势,当然他们好像也不在意,等时机成熟,他们再携“拿来主义”的模式拷贝就是,反正这些公司从来就没有想过做创新榜样。这事笔者也还没想清楚,不过感觉,这次很难。腾讯是做连接器和游戏的,要不是微信,腾讯都没法站在移动互联的舞台上。Facebook有Oculus能够持续研究人与人与世界交流的方式和技术。腾讯现在比较茫然,可以投入研究,但是何去何从,决定他们的战略,他们要的可不是生存问题,他们要的是江湖。他们可以放几个烟雾弹,号称VR平台,问题是谁会用呢?为什么大家要用你的平台呢?我的VR世界现在不依靠微信和QQ啊。目前腾讯能做的就是等,等下一步,等应用生态,只要自己时不时放出点声音就好。腾讯从来就没有做硬件产品的基因,也没有眼光收购像Oculus这样的公司。在VR生态上,他的策略就是等,等等看。

百度基本在VR上就是零。一方面还在布局卖烧饼和外卖O2O,一方面还在鼓吹它的无人驾驶;关于它的无人机,也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希望以后用无人车送外卖吧。一个始终在抄袭Google的公司,一觉醒来,发现Google有安卓,自己啥移动平台也没有,买了几个都被骗了钱,自己只能布局外卖抢入口,好像也不怎么成功。当年它初期的那个中文搜索的视频广告做的多帅啊,把Google嘲笑的很有文化,一直搞不懂百度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口碑,要堕落真快啊。百度旗下有个爱奇艺最近老举办各种VR技术论坛,笔者估计这也是发发声音,占个坑。不过VR对视频和电影的确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个笔者是持肯定态度的,但绝对不是劣质360全景照相机拍个视频,或用鱼眼镜头做个2D转3D,拿移动VR看看的那种。那种体验交互估计用户也就看一次。这个后面说。阿里不知道有什么举动,如果投资MagicLeap算是一种布局,那好吧。

我觉得在VR未来的生态中,BAT的使命比较让人担心,猜测会出现另外一个巨人,或者被BAT投资而出,或者自己壮大。一开始应该是个以技术驱动成长的公司,然后可能会有以杀手级Business模式成长的公司,无论哪种,真心希望中国有持续产生技术的公司出来。从目前看,我真心希望以BAT为代表的公司投点钱,真正研发些好的VR内容,给创业的国人小伙伴们一点信心,一点参考,一些榜样。都赚了那么多钱了,VR这个技术与生态的混合体初期,不能只靠咱几个创业公司和老外pk呀,要领头羊的。这不刚刚又听说,亚马逊招VR工程师,做VR视频平台了。

3.谈谈VR视频和电影

窃以为VR对电影和视频的影响是革命的,对中国是个机会,会增加国人电影技术的竞争力,或许电影或视频是VR真正爆发的内容。VR对电影的影响从好莱坞电影人对待VR的态度可见一斑。我想说说对中国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影制作技术和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技术有很大的差距,现在的好莱坞已经流程化了,基本没有中国机会可言。但是VR电影有可能会使中国的电影技术弯道超车,缩小和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技术。

为什么呢?首先,VR电影会彻底颠覆电影的拍摄和制作,VR电影不是现在所谓360全景电影那么简单。VR电影对电影的影响,通过和一些电影技术的教授专家讨论,会是一个革命性的,这种革命性首先就表现在拍摄手法上,VR电影由于固有沉浸感的需求,会带来深度信息,这种深度信息使得每一个观看者的角度、感受都可能不同并且成为观看主导者。这就为导演提出更大的挑战,如何拍摄VR电影,导演们还在探索。

这两年VR一下就火了 中国虚拟现实未来路在何方?

其次,VR电影由于制作的复杂和大场景要求,对于制作会提出更高要求。可以预见更多的CG会融入导演制作,虚拟拍摄棚,各种输入模拟技术,快速实施渲染制作工具,拼接工具进一步为VR服务。一大批工具类的软件出现,一大批符合VR拍摄和CG制作的方案公司会出现,为电影视频制作提供方便。中国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电影制作水平的工具和新的电影技术的方向和能力。新兴的基于VR的电影制作工具会给中国电影从业者机会并建立流程。过去互联网孕育出的创新精神在VR电影上得到发扬。

第三,媒质。由于VR的出现,未来电影的胶片,荧幕媒质会消失,甚至明星也只是为CG服务。观看不是通过屏幕和电影院。电影院的构造和设别也会被颠覆。个人可能成为电影的一部分,与电影产生某种互动,而不是被动的观看。这种终极方式会彻底颠覆目前影院的模式。虽然最终形式大家都不知道,通过和电影技术工作者的交流,他们无一不对真正VR的体验和对电影的颠覆是持肯定态度的。这也是给VR电影工作者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从这点来看,VR的生态才刚刚起步。

4.关于VR的普及

前两天,一些朋友说VR普及很难,很难想象在地铁中大家戴个笨重的头盔摇头晃脑的不知道干啥,看一会头都晕了。我和他们说,人家Facebook收购Oculus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让消费者接受。笔者希望大家不要着急,任何革命都是渐进的过程。当年IBM像卡车一样大的电脑到如今的移动电脑不也是一步一步来的。还有,我给大家一个比较,你爸妈小时候如果有人戴个眼镜,他们是不是觉得好奇?现在呢,眼镜成了装饰物。

技术是发展的,VR也要发展,无论是走向像MagicLeap传说的近光场眼镜还是传说中苹果的别大招。我们需要用宽容的态度来迎接这个新生事物。而关于内容,的确,现在VR内容很缺,大部分停留在体验阶段。安卓的生态之所以开放,苹果的生态之所以坚固,他们的确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给开发者很多想象的空间。我估计Android系统下一个或者不久的版本应该就有VR的模块集成。中国的山寨又有机会了,如当年手机一样。

5.关于什么是真正的VR

说了这么多,面对刚刚起步的VR,如何辨别判断一个真正的VR形式呢。除了我们所说几个参数或者大家关注的眩晕感、临场感,真正的VR究竟带给大家什么样的特性呢?这个就要从VR的本质谈起。虚拟现实作为一种体验,强调四种特性:

临场感

即是所谓的沉浸感,即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记住,你是主角,这个和3D电影不太一样吧。3D电影里,你是被动的看。3D模型中,你也是被动的在适应。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达到使用户难辨真假的程度。举个例子,在一个VR的世界中,你如果坐在桌子前,你想看看桌子底下是什么,你可以低头到桌子底下再仰头看桌子背面的东西。是不是和你在真实场景的动作一样?这就是临场感——这也是为什么VR内容制作是个技术活的体现之一。

多感知性

在虚拟世界中,你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在虚拟世界中,所有我们人类的感觉理想状态下都应该有。最直接的是视觉,还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还包括味觉、嗅觉、重力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现在的多感知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比如位置感知、距离感知,这也促进一些技术的开发如SLAM定位技术等。

交互性

VR中的交互是人与虚拟世界中物体之间可操作程度的表示,以及包括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的表示。现在我们常常在太空或者过山车等VR体验中感受到的飞行,失重即是交互的感受。这一点和多感知性相辅相成,需要借助一些技术实现。现在交互性也在初级阶段。我们看到国内做动作捕捉的公司诺亦腾,应该是国内VR有关技术融资额最高的了,解决的就是把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动作,在虚拟世界中也同样复现的过程。老戴(诺亦腾CTO),加油吧,可不要止步融资,自主就靠你了。

自主性

又叫社会性,即作为我在虚拟世界中的价值。一方面表现在客观上,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依据现实世界物理定律运动的程度,也就是现实已知规律的指导虚拟世界的运行,和对未知世界的想象结合。二是,更进一步,我是谁的问题,我在这个虚拟世界是什么角色,如何与虚拟的物理世界相接,又如何回到现实世界实际运行等。再深层次,如果VR是一个多人的社交群体,物体的属性,人的价值如何体现,如何影响实际生活的问题,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戴上假面道具的问题。

通过这几个特性,当你戴上一个头盔时,你完全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感受这个VR系统的质量。也是从这几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VR才刚刚开始。这是一片蔚蓝的大海,等待我们去开发。我们需要去培育这个市场,而不是利益熏心的去把这个刚刚兴起的市场破坏了。

主编结语:

作为一家GPU公司的技术总监,楚总对整个VR行业的认识程度也相当深厚,尤其对于VR技术的走向,具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当然,涉及到对国内企业VR方面的探索,言语之间颇有“爱之愈深,责之愈切”的激动,并非怀有腐烂马铃薯的恶意。我们也希望相关企业能更以真诚的态度面对VR,面对用户,面对社会。

文:微信公众号/VR产业人

作者:楚含进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所在专题 查看更多
VR元年

VR元年

30 14.0万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