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法律”从2014年发展至今,一直以来萦绕着法律行业的痛点让中国法律市场的发展缓慢。不过随着知识付费越来越被大众接受,法律这个以“知识”为主导的行业将迎来了新一轮的颠覆和创新。
即将于4月上线的「大众律师」就将从法律新媒体入手,同步打造全方位的律师信用评价体系,多套组合拳,要解决的正是法律行业的三大痛点:
法律对大众来说“遥不可及”,法律普及率不高、大众法律意识不强,也就造成了法律的“低频”属性;
信息不透明,用户对律师的特点、水平无从了解,再加上大众对律师的固有印象又是收费贵、价格不透明,也就导致了用户对律师缺乏信任度,让大众谈到“请律师”都望而却步;
前两个痛点引申出了律师无法有效转化用户的痛点,超过八成的律师浪费着大量的精力在案件获取上。
「大众律师」创始人王佳媛有10多年法律行业经验,深谙法律行业的痛点,而曾经在广告公司担任法务总监的独特经历更让她比一般法律人对互联网营销有着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王佳媛最早萌生「大众律师」这个想法源自于身边朋友的经历。有一个朋友因为合同纠纷通过熟人介绍聘请了一家知名律所的律师,在花费了近百万的律师费之后,这位朋友才得知他缺了个“致命性”的证据,整个案子根本没有进行诉讼的必要。而这一切只因为该名律师因为“业务繁忙”疏忽了。吃了那么大一个亏,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点评、吐槽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而我也时常听律师朋友吐苦水,要获取一个新的客户太难了,基本客源还是靠朋友介绍。其实有时候律师做了有代表性的案子,如果能有地方让他们展示出来,这本身就会是一个很好能够推广他们自己并且获取新客户的渠道。”王佳媛解释说。
于是「大众律师」应运而生,针对每个痛点“对症下药”,解决困扰法律行业多年的问题。
为了改变法律普及率不高的问题,「大众律师」从法律新媒体入手,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喜马拉雅等渠道打造新媒体矩阵,通过贴近生活的法律话题为大众提供实操性的法律知识,以轻松、趣味的内容培养大众的阅读兴趣,提高大众的法律需求意识。
已经上线数月的公众号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证明大众接受并喜欢这种形式的法律内容。未来「大众律师」除了原创内容,更会签约律师打造律师界的KOL,也让律师用他们的知识“走近”大众,也增加了用户对律师的了解和信任。
第二步就是解决法律行业的“不透明”。「大众律师」依靠大数据挖掘和计算,搭建了目前唯一能够覆盖中国超过90%律师的数据库。
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律师黄页”,除了律师的简历,「大众律师」独创的评分机制为大众提供了律师专业能力方面的评分。同时,「大众律师」更是让每一个用户都可以点评他们曾经聘请过的律师。律师的服务态度、专注程度,这不仅是对其它用户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更是对律师服务的一个监督和鞭策。
王佳媛坦言,法律这个行业的不透明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过去同样一个婚姻家庭律师,仅靠律师简历,普通老百姓很难从律师A和律师B中进行选择。如今通过「大众律师」全方位的律师信用评价体系,不仅有了专业评分,也有其它用户的点评,“律师”整个形象立刻就立体起来。通过这些透明的信息,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企业主都可以轻松挑选适合自己的律师。而律师在「大众律师」发表的文章、回答的免费咨询问题,这些也都帮助律师自己建立起了和用户之间的信任。
这也就解决了法律行业最难的问题 —— 律师和用户之间很难建立信任关系。一直以来的互联网法律平台都在走“撮合交易”路线,可是都发现这条道路异常艰难,背后的原因就是当用户还没有建立起对律师的信任的时候,很难促使用户愿意在线上聘请律师、购买法律服务。
而在「大众律师」,当用户和律师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信任,「大众律师」推出的法律服务就水到渠成了。「大众律师」会以非诉讼的法律需求切入,服务流程标准化、价格亲民,让用户自己挑选律师,先解决用户的基本法律问题,而当用户有进一步法律需求时,只要律师服务好,用户自然会继续聘请服务过TA的律师。
「大众律师」对于用户全免费开放。律师也是免费入驻,「大众律师」也同时为律师提供收费的“专业版”增值服务和律师营销服务。
未来「大众律师」不仅会成为用户选择律师时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平台,也会是律师营销的最佳途径,律师营销只有通过定向精准用户,才可能提升转化率,而在「大众律师」出现的用户都是真正对法律有需求的用户。 在「大众律师」律师和用户也就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对接。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_556294: 说实话 真的不太了解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