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23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6(第十五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其中,21日下午的主论坛“2016中国移动互联网年会”引起了强烈关注。
自媒体伴随着“网红”,已然成为移动互联网炙手可热的话题。此次移动盛会,口碑街邀请了三位自媒体大号:商务金领必备公众号,号称中国最贵自媒体TOP40的大号的“商务范”;覆盖大部分在美留学生及大量海归,重度垂直自媒体典范,新一轮融资超过千万人民币的“北美留学生日报”;以及北京人民最爱的公众号,覆盖1200万粉丝,篇篇文章都10W+阅读量的“最爱大北京”。95后创意短视频基地——知了视频创始人张伟涛担任圆桌主持人,口碑街创始人徐小萌也出席了讨论。
主持人张伟涛:
今天我们要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后网红时代的方向在哪里?”。众所周知,“网红”是随着自媒体、短视频、手机直播的发展在近两年迅速崛起的一个互联网经济现象,也得到了投资领域的密切关注。
那么,网红除了通用的3种商业变现模式——电商、广告、收费阅读之外还有没有更高阶段的发展方向呢?
如果没有,那么,所谓的网红无非就是一个一代新人换旧人的经济现象,并无太多可研究的余地,最火的网红可以预见的商业收入也不高。如果真的有那么一种更高的阶段,可以让网红,在红之后还能进入一个更高级的发展阶段,继续壮大,这才是行业之福,自媒体人之幸。
李霞(最爱大北京):
今天的渠道很多,平台很多,网红很多,局面很杂乱,要想探讨未来的路,首先要判断你到底是不是网红,绝对不要认为你拥有了几十万关注你的人了,你就是网红了。也许你就是一个炮灰。那这种探讨对你就毫无意义。
网红要有几个标准,第一是是否能够代表某一阶层,某一群体的共同思想和价值观;第二是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价值;第三今天的网红与传统时代的明星之路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今天要成为网红,虽然机遇更多,但是需要的素质跟成为周星驰、刘德华并没有太大差异。
林国宇(北美留学生日报):
网红可以分为两类:个人型网红和集体型网红。
如果是个人型网红,那么除了你刚才说到的3种通用的商业变现路径之外,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将个人形象直接采用影视剧的方式进行商业变现。而集体型网红则不然,他们可以在某种产品或者品牌的运营商走更远的路,比如展览、论坛、公关服务、旅游服务和文化出版服务,这些都可以成为集体型网红可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如果从投资人的视角去看,这两种类型也不同,投资个人型网红风险相对较大,但是灵活性较高;投资集体型网红风险较小,内容输出和运营都更为稳健,但是灵活性也较低。
徐小萌(口碑街):
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说,他们期望看到、期望投资的标的,应该是能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产生模式升级的。如果你仅仅是这个月赚10万广告费,下个月20万,年底100万,这对于投资人来说是没什么意义的。VC希望看到的是,你今天是一个毛茸茸的小鸭子,未来一边长大一边蜕变成一个白天鹅,而不是一个更大的毛茸茸的鸭子。能具备这种成长能力的网红,才能进入所谓“后网红时代”。
从国外的发展现状和国内的现象分析,网红一定会朝两个大趋势发展:视频化和垂直化。
你看美国当前排名最靠前的网红:游戏主播PewDiePie,“用生命拉小提琴”的Lindsey Stirling,美妆达人Michelle Phan,花式玩烘焙的Rosanna Pansino……只有找到自己最热爱、最擅长的话题和领域,即便不做网红也会全身心热爱的领域,聚集最垂直的粉丝,而不是注重粉丝数量的增长,才能产生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传播价值的手段。
聚集了垂直粉丝的网红,甚至可以具备成为入口级产品的可能性。比如公路商店,就已经在逐渐成为亚文化人群的入口。再比如北美留学生日报,粉丝几乎以留学生为主,高度垂直,粉丝人均消费惊人,实际上也在成为留学生产品和服务的一个入口,所以仅仅50多万粉丝,就能获得千万人民币的投资。
邓潍(商务范):
我的意见与大家的角度有点不同,当然并不是说网红没有发展前景,而是我看到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1)任何一个行业在向另外一个领域发展的时候都必须要考虑这个团队的禀赋或者基因,今天你是一个网红,明天你想打造一个品牌或者做一款重量级的产品,或者进行一种技术的升级,但是以你今天的禀赋或者基因你并不具备这种素质,需要重新去建立另外一个行业的优势,去掌握另外一个行业的规律,这很难,我看到的成功案例很少。
(2)只要你是网红,那么一定说明你在受众那里的个性和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你今后不管走任何一条发展道路,都不可避免地要以这种个性和风格为基础,那么如果投资人给你安排的道路不适合你今天的风格怎么办?如果你的网红形象因为某种原因遭到损伤或者崩溃怎么办?这都直接影响着网红未来的道路。
我们是否真的会迈入“后网红时代”?中国网红的明天会如何发展?欢迎大家关注口碑街,与我们一起站在风口浪尖,拭目以待。
本次内容由知了视频与口碑街共同整理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