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都只是做保险的,没有人对我提过创业这两个字。但我知道自己的终点一定是创业。我所有的跳槽,都是为以后的创业做准备。”——硅谷密探创始人李攀
这个刚刚得到国内百万融资、把硅谷密探带得风声水起的创始人李攀,行事作风格外低调。平时看到他半夜三四点发的朋友圈,全部关于硅谷密探,唯独不见一张自拍,网上对他的个人采访也是少之又少。
和他的对话相当轻松,他的谈吐也是一种接地气的邻家大哥的既视感。通话间因为他客户的电话,采访中断了两次。他不停地道歉,弄得我怪不好意思。
有着一张码农的正气脸的他,却从来不敲打键盘写代码。他在转战硅谷之前,却在创意广告领域混了十多年。我问他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谁,他却说是他的书法老师。
李攀7岁做了胡焕正老师的关门弟子。此后将近十年,每周有两天在老师家练习书法。老师教给他的,不止是如何下笔如行云流水,更是如何从书法里读出人生。
那时候幼小的他,脑袋一拍,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可是有一天长大了才发现,那些人生哲理犹如血液,流淌在了整个身体里。
比如所谓逆锋起笔,老师对他说:“做人需要时刻有一颗敬畏的心。”比如老师教他坚持的意义,让他不停地练习并且揣摩八个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并不精彩的人生开场
在成都有一家品牌管理公司叫睿意高攀,这个80多人的团队,公司利润率在成都排得上前五。这是28岁时,李攀的第二个创业项目。如今已经退居董事的李攀,稳重并且专业。谁也看不出刚毕业时,他是一个连工作都找不到的毛头小子。
李攀大学学的是广告设计。“我那时侯上的并不是正规的大学,只是相当于专科的电大。”他毫不遮掩坦率地说,“而且我没有一点设计经验。”他在“一点”这个词上加了重音。
头三个月里,他的身影出现在了每一场招聘会里,却是一无所获。甚至连一个简陋的印刷铺子的人看了他的简历后摇摇头说:“我们不招你这样的。”
那段时间对于一个刚毕业满怀憧憬的20岁年轻人来说,这盆冷水浇得心都在打颤。
李攀带最后的希望交了十块钱,走进了职业介绍所。听说一个广告公司即将开业,他就带着厚厚的设计图兴致勃勃地赶去了过去。
“我可以想像他们在心里一定在吐槽我的设计,一堆狗屎嘛”,回忆到这段他哈哈大笑,“可是人家还是礼貌地让我回去等通知。其实,这不就是一个没戏的意思。”但是当时年轻的他,不懂。
等了一个星期没有消息,他就直楞楞地跑到那个广告公司三次,终于见到了老板。出乎意料,老板竟然爽快地答应录用他。
“我录取你不是因为你有能力,你其实一点经验都没有。但是你的坚持,让我相信你会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自己变的更好。”老板说的这句话,让他感动至今。
从此他像了一台加了马力的跑车,全速向前。
不断归零,重新学习
他的人生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知识和能量。每次面临选择的时候,他都会更上一层楼,而不是安逸地满足于现状。
在工作两年之后,21岁的李攀,拥有了第一家广告公司。从一开始的公司现金流只有几千块、创始团队随时会分崩瓦解、客户一个都没有,到一年后的有了固定客户,这个公司对他而言就像一个孩子,从孕育到成人,没有一步是容易的。
可是在生意有所起色的时候,他却选择了离开。
“当时为了激发更多的创意,我经常会翻阅国外的优秀作品集,每次看都会觉得国内和国外的设计落差非常大。”他说,“我问自己,是想满足于做一个小小的工作室,还是走出去继续学习。”他知道自己的答案显而易见。
他是幸运的,因为自己书法上的优势,他进入了全球四大广告公司之一阳狮。这个时候的他,不再是一个毛头小子,工作和创业的经历让在专业领域的技艺成熟不少。可是,他揪心地发现自己可能依然是井底之蛙。
广州的冬天,比成都暖和。但这个城市的节奏,也比成都快了很多。
阳狮的设计师团队,每周都有一个Creative Date。在那天,大家把自己最好的广告创意展示给大家,然后互相评分。每个人手中都有各有一个蓝色和红色的贴纸,红色代表好评,蓝色代表差评。
他永远不会忘记在第一次Creative Date上,他的作品被蓝色的贴纸贴得满满当当。
“大家尖锐的评价把我的作品说得体无完肤。那时候我只有一个想法,买张飞机票回成都吧,还留着干什么。”他现在想起来,那个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逆锋运笔,就如拳师打拳,要先把臂肘回缩,才能强而有力地击出。强烈的自尊心并没有把他击垮,他下定决心要一点点地把局给扳回来。
他收集别人各种各样的作品,不断研究学习,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跟资深设计师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每天改设计图到凌晨三四点,带着问题入睡。一年之后的同样一个Critical Date,他的作品又被贴满了贴纸。
不过这回,换成了红色。
不管是后来去了奥美做资深艺术指导,还是去了旧金山艺术学院,他一直都没有忘记他的书法老师对他说的话:“不断学习,努力坚持。”
创业是心中的一团火
李攀做为一个连续创业者,让我很好奇他家里是不是有成员是创业的。因为很多创业者对创业的激情,来自于家庭的潜移默化。
他说:“我父母都只是做保险的,没有人对我提过创业这两个字。”出身于草根家庭的他却承认,创业的这颗心犹如一团火在胸膛时刻燃烧,“我知道自己的终点一定是创业。我所有的跳槽,都是为以后的创业做准备。”
在互联网兴起的这个年代,李攀对开始对互联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全世界的互联网人才来说,硅谷就是应许之地。
李攀似乎不是一个太留恋于成绩和过往的人。这次,他抛开了当时欣欣向荣的睿意高攀,将整个品牌管理公司托付给了另一位创始人。国内所有的生活化为一个29寸的行李箱,随着去旧金山的越洋航班划过天际。
他去了旧金山艺术大学,学习移动互联网设计和新媒体。在硅谷,太平洋的雾每天凌晨准时出现,小松鼠晃着大尾巴满地跑,骑着自行车的工程师随处可见。一切都如加州的阳光一样,年轻而充满希望。
他渐渐发现硅谷缺少一个深度剖析硅谷互联网应用的媒体。“我自己尝试搜索一下产品相关的信息来进行学习,但是苦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资源。”有一天他在等火车,在轰鸣的火车驶入站台的那一刻,他忽然觉得,为什么自己不能为华人带来这些有用的资讯?
“硅谷密探”应运而生。
短期之内,粉丝量上20万,垂直内容迅速变现。
现在他的工作安排,是每天早上七点起床跟硅谷的团队一起工作到晚上,然后半夜三点开始跟深圳的开发团队一起再工作两个小时。
每天只有三到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偶尔周末会有一天的休息。“我时刻有一种忧患意识,在互联网这个行业,有些东西做得不够快,就没有机会了。
我问他,长期这么拼地工作,难道不累吗?
他轻松地笑笑说:“有时候肯定会觉得累,但是心理上却无比充实。”
他还是经常会思考自己做的东西有没有价值,就跟以前不停在十字路口问自己一样。
他的未来会在哪里,他不知道。“可能会在中国,可能会在中美间来回跑。”他在微信里回了我后续的这个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梦径,作者艾霖,已获得授权转载,由一起上整理编辑。转载时,请注明转载来源及作者姓名。如有其它需求,请联系我们(微信号:LC-1030)。
关于我们
一起上(www.17shang.cc)是关注青年创业的社群驱动型媒体,志在发现和报道青年创业,构建青年创业交流与合作平台。
寻求报道
请投稿至tougao@17shang.cc
项目融资
请将BP发送至90bp@17sh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