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资人不鼓励大学生创业,是因为大学生往往没有经验。一个全无经验的人去做已经有很多人在做而且已被证明很难做的事情,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无经验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认清比较优势之所在。
创业都是在有限的资源(人力和资金)范围内做正确的事情。创业最可怕的是没有理想,为创业而创业。那样在每个选择的岔路口就会迷茫。创始团队的分崩离析往往不是长期没有效益的问题,而是愿景不明晰的问题。因为短期内没有收入,甚至疯狂烧钱,还看不到希望的创始团队大有人在,在这种情况下,创始团队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愿景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一个创业公司进入到课规模成长的阶段,创始人难免激动,按捺不住”踩到西瓜皮“的冲动,这种成功在望的兴奋感,往往会让创始人犯好大喜功的毛病,盲目堆人,堆钱,开疆拓土,却忽略了团队、体系和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某个时点,各种定时炸弹引爆,让创始人粉身碎骨,从云端跌落到深渊。
资源依附型的创业者在进行决策时,会不由自主地降低风险的权重。他们很晚才开始考虑未来怎么养活团队、怎么赢利。这种思考方式也算合乎情理,在中国,拥有资源的多少在很多时候是制胜的关键因素,但是草根创业者不适合做此类思考。
你最多掌握自己的命运,如何左右他人的决定?他人一旦出错,你就会死。如果创业者把自己的生死问题寄托于他人身上,他的创业一定不会成。
品牌是企业与顾客沟通的载体,品牌必须清晰地回答“你是什么”“有何不同”“何以见得”三个基本问题。
回答“你是什么”的关健在于按照顾客而非企业分类标准确定品牌归属品类,答案超过5个字就需要重新审视,因为顾客心中品类名的最大长度通常不超过5个字。
正确回答“你是什么”后才能回答“有何不同”,比如“全国最大的运动鞋网站”,这样的回答显然比“综合门户网站”更具影响顾客选择的认知优势,让顾客更容易产生光顾一下的冲动。
多元化发展是创业企业的大忌之一。只有聚焦,才有机会做到极致,打造强势品牌。
很多创业者是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牛X的商业模式去创业的,但实操中会发现,所谓的完美商业模式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放眼现在最牛的商业模式,都是创始人和其团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提升的结果。想出来的商业模式不是你的,做出来的才是你的。不被市场认可的所谓完美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
创业过程有几个重要的关口要过,其中之一就是在自己的创业根据地成功之后扩张路径的选择。除非你是全新模式的开拓者,或握有颠覆行业规则的杀手锏,否则,千万别在市场领导者的堡垒市场发动强攻,如果这个行业比较成熟的话,就更要小心。
要撬动这样的市场要耗费巨量的人力、财力,就算一时有些进展,也会因为对方的反击,陷入长期的拉锯状态,消耗大量的成本、精力和斗志,页影响了其他市场的开发和投入。
很多投资人会承诺把资金分阶段付给被投公司,这时创业者要警惕,一定要把在手的钱当成“唯一的钱”来规划使用,不要把预期的或承诺的钱当成在手的钱来规划使用。
创业者也需要为企业积极筹措新的发展资金,但永远记住,只要钱还没有到账,就可能永远到不了账,一定要有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的两手准备,千万不要基于预期而大干快上,结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把自己置于尴尬被动地位。
再好的兄弟、同学创业,都需要把股权结构域利益梳理清晰,否则一旦面临利益问题,就会让公司结构处于动荡的风险中,分家、出走都是很常见的结果。
在刚启动、没有任何投资进来的时候,投资方一般希望团队里面大股东能保持不低于60%的股份。在中国境内上市,证监会要求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0%。尽管国外没有明确规定,但一个创始团队从开始创立到最后上市,都要经过两到三轮的融资。可能第一轮稀释15%到20%,第二轮稀释百分之十几,第三轮又稀释百分之十几,公司每轮出让10%~20%股份,所有股东同比稀释,基本上到上市的时候就剩不了多少股份了。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