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链创始人蔡华:你的创业,为什么融不到钱?
5281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资本寒冬”。目前很多媒体人在解读这个词,资本寒冬到底存不存在?趋势怎样?创业者也会焦虑,这段时间融资会不会顺利?什么时候才能融到钱?为了找到接近真相的答案,我们统计了今年上半年1-6月份整个融资的数量。这个数字基本是公开的:一共有1268个项目获得融资。2013年全年获得融资项目的有1263个,相当于今年上半年的融资项目数量和三年前的全年数量相当。两个数据一比较,我们可能还是感觉融资形势、创业形势还是可以的。因为2015年上半年融资项目一共2570个,是今年同期的两倍。这就让很多创业者感觉到整个融资的形势下降得非常快,而且花的时间更长,从数量上,大家感觉到了寒冬。2015年,从2月到6月,融资数量是逐步上升的,反过来看2016年,从3月开始到6月,一路下滑。每个月获得融资数量越来越少,创业者融资越来越难。现在6月份融资数量相当于去年同期1/3不到,按照这个趋势下滑,每个月拿到项目的情况可能只有一两百个。这个情况什么时候会结束?到什么时间为止会发生变化?在投资圈,有一种说法是到今年年底,更极端的是2-3年以后。2-3年,其实是比较保守的说法,但没人敢保证两年或三年之后融资形势会非常好。对创业者而言,融资还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创业究竟难在哪里?很多创业者说“人脉圈子小”、“不认识投资人”、“历时半年,每天要见七波投资人”、“抵押房子”……这是真实的创业者存在的,每一个创业者背后,融资故事非常多。资金从来都是每个创业公司的生死线,每个创业公司都需要钱。对大多数创业者来说,人脉非常少,在他的圈子找到1、2个投资人已经非常不错了,全国投资机构的投资人一共几千个,还有大量的社会投资人,我们不知道投资人身份,不知道其偏好更难找。甚至还有这样的说法,作为创业者,必须要见50位投资人,仔细聊完你的想法,沟通你想做的事情,才能拿到融资。比起大海捞针找投资人,我更推荐的做法是找精准的投资人。要找到能够了解你的投资人,他喜欢你的商业模式,懂你的商业模式。可能机构的投资人对你的项目不一定感兴趣,但社会上可能有其它行业投资人、战略投资人及具备相关资源又对项目感兴趣的人会投你。机构投资跟社会投资人投资、战略投资逻辑不一样。机构投资人追求更快、更长,战略投资人能帮你配套战略资源,他投你会帮助你更好地成长。对创业者而言,其实找到最合适、最懂你的投资人更重要。创业者了解投资人非常不容易。全国这么多投资人,做好每个投资人的功课是非常难的事情,要知道他投过什么案子,投资偏好是什么,投什么领域,愿不愿意跟你沟通,什么渠道最愿意看……这一系列问题之后,你能做的还只有“等”。创业者千辛万苦找到你所需要的投资人,把你精心准备过的商业计划书通过邮件投递后,基本上就只能“等”。除了一个“等”字什么都干不了,这是绝大部分创业者的心情。第三个难点:创业者发出了商业计划书,就是“两眼一抹黑”所有创业者都希望知道,投资人有没有看过自己精心准备的商业计划书。投资人对项目感不感兴趣,有没有看你的商业计划书,他看了多久?同时,创业者也想知道自己商业计划书做得好不好?哪几页需要修改?想知道投资人对自己的商业计划书究竟哪几页感兴趣,哪几页不感兴趣?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去改变,进一步优化自己的BP。对创业者而言,如果能够把以上三个问题都解决,基本上融资会变得更加高效,最起码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融资的效率。创业者融资非常难,投资人过得怎么样?投资人真实的工作情况:如果你问投资人有什么投资需求、什么偏好,基本只有“帮忙推荐好项目”这句话。所有投资人需要找到好项目,这句话非常简单,但满足起来非常难。所有投资机构想做的是,希望被更多创业者知道。现在每一家投资机构都希望在创业者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品牌印象,投资人注重自己在创业者心中的投资形象,希望创业者在心中喜欢这家投资机构。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更优秀的创业者找到这家投资机构。然而,事实上他收到这么多BP,是不会一个一个看,一个一个回复的。投资人回复邮件的非常少,是不是表示投资人对创业者不尊重,或者说对创业者不看好?其实不是,主要还是因为筛选成本、回复成本比较高。我大概粗略统计了一下,大部分投资人收到商业计划书中,有30%商业计划书天马行空,看一眼就直接删掉。或者有些商业模式已经被别人做过了,也直接删掉。投资人的偏好主要看什么?行业领域、金额、地区,大概有50%是不满足投资人偏好的。所以,投资人收到愿意看的商业计划书可能只有20%,筛选成本非常高。一封邮件投资人看到了,可能觉得商业模式不太靠谱,或觉得团队不是特别合适,或这个团队不适合做这样的项目。回复后,所有创业者都是执着的,立马要和你解释。现在投资人,有一半左右的项目希望其它投资人推荐,或优秀创业者推荐,或精品FA推荐。大家都喜欢这种优秀的项目,但推荐基于线下为主。投资人也会希望自己投过的项目,被其他投资人认识。这看起来是很主要的项目来源,但事实上对个人的工作来说非常零散,可能是投资人一起吃个饭,或跟某个创业者一起聊天,或在朋友圈随便发了一句,这都是线下非常随机零散的行为。目前缺少一个平台把这种机制更好地融合起来,打造一个优质项目源的渠道。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