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创业者在初期创业起名字的时候都犯难,团队千辛万苦绞尽脑汁碰撞出来一个名字,一搜索,一尝试注册,妈呀!人家叫啦!那创业公司产品如何起名字?在创业前期,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为你的产品命名,好的名字能够更快且更低成本的打开市场,让人记住,最终成为一个强势品牌。给公司取名字最大的感悟就是:从商业角度看来取名这件事,一定不会有所谓完美的名字,好的名字一定是最适合自己方向的。大多数人都有背英语单词的经历,你一定会发现,死记硬背很痛苦,但是有两种类型的单词却很容易记住a、本身就很简单的,字母数很少。比如:you,fine,ash,这种单词只要看一次基本就能记住。所以很多品牌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命名,尽可能使用较少的字数,比如:陌陌、转转、QQ、YY,都只用到1个单字。b、能够与其他认知创造关联的。很多品牌就在名字上创造了很多关联来方便记忆,尤其是使用具象的形象,比如:QQ怕你连一个Q都记不住,用了企鹅做关联,现在变成你看到企鹅你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动物,而QQ。去哪儿用骆驼做关联,携程用海豚,很多时候你通过具体化的形象就能想起他的名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的形象要么是动物派、要么是植物派了。单单记住了这个名字对于一个产品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如名字存在的意义中所说到的,名字必须要在某些时候被重新唤起才会有价值。比如:在你想买衣服或一些小东西,对买到假货或者对售后没那么敏感的时候,你可能会上淘宝。而你想马上买到某一个东西且对其品质很在意的时候,你可能会上京东,同样是电商平台,而他们唤起的诉求并不相同。当然名字背后价值的打造只靠名字是不够的,企业做的一切营销活动其实就是为了强化其名字背后的价值和定位,但是名字如果无法传递出或者覆盖其传递的价值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假如京东一开始叫神奇百货,这就意味他需要付出更多的营销成本来改变其他人对神奇的认知,让「神奇」变成靠谱、专业化的代名词,显然这基本不可能,不要试图改变其他人对已有事物的认知。像设计一个产品一样去设计一个名字,而不是天马行空去想。整个设计流程可以分为4个步骤:第一股绳:比如送花这个行为,本身属于社交行为,要在花这个实体产品中去寻找痛点,解决样式、种类等问题,那么就走偏了。送花是为了拉近两个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花承载的是情感。第二股绳:一定要去了解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尤其是巨头如果也在你们行业的话。 第三股绳:野兽派是创造故事,Roseonly是创造仪式,无论是故事还是仪式都变成了他们产品的一个部分,是可以被做到的。其实所有名字都是在差异化价值和功能性价值之间做平衡。过于强调差异化价值必然就会弱化功能性价值,反之亦然。人的认知是有限的,而名字的字数也是有限的,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复杂的,至于如何来做之间的平衡,那就需要从头思考去设计一个名字,找到这个平衡。至于如何平衡其实就要具体行业具体分析了,但是基本可以总结3个规律:1、当市场知识初期(竞争对手少,受众认知不明确)的时候,你是做什么的(功能性价值体现)就比差异化价值体现重要,当市场发展到充分竞争阶段的时候,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差异化价值体现)就比功能价值体现重要2、产品的使用或购买的频次越高,差异化价值体现就越重要,产品的使用或购买的频次越低,功能性价值体现就越重要对于高频产品,差异化价值越高,用户才会更多的因为你的不同而选择你,而不会觉得所有的都一样,而变得没有忠诚度。对于低频产品,一定要让用户知道你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优势就显得更重要了。3、依赖传播型产品差异化价值体现更重要,不依赖传播依靠销售型产品功能性价值体现更重要没有人会愿意传播一个没有逼格不能秀优越感的东西的,所以对于依赖传播型产品更需要差异化价值体现,而对于不依赖传播的传统销售型产品不那么重要了。对一个名字来说要评估的维度真的太多了,在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想的不透彻的时候,评估往往也是没法下手的,极有可能因为某些硬伤推翻重来,以下是我觉得必须要检视的几个方面:如果最初不去考虑的品牌未来,那么,这篇文章对于你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但是毕竟在体制内做事,合法合规是最关键的,一个无法被注册的名字是没有任何商业价值的,没有人能够保护你,也不具备独占性,做大了也不会有品牌溢价,很可能就为别人做了嫁衣。现在人的基本习惯会先搜索进行第一步了解。罗胖表示过挺后悔叫罗辑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我觉得虽然增加了用户的认知成本,但是罗辑思维确让他能更好地被搜索出来,哪个好哪个坏其实并不好说。 同样搜索的时候用户会进行输入,尽量避免那些输入法要翻很多页才找得到的字。有些词和用法也许当时很流行,但是很容易过气,如果你不想你的名字那么快过气的话尽量避免流行词。检视的时候看一下是不是名字会变成一个过时的东西。没有歧义,说起来不会拗口舌头打结一定是基本原则。当然传播更多的是前面你提供的差异化价值是否值得被传播,传播的前提无非就是我告诉你我知道的东西而你不知道,知道我厉害了吧,我是来秀优越感的,仅此而已。一个好名字的确是形成整体的协同效应,降低营销成本。但是这其实只是整个体系中的一环而已,名字只是与用户心智斗争的第一仗而已。接下来,要打的硬仗还有很多,包括为这个名字不断赋予背后的意义,创造更多有利于用户对我们的认知的关联等等等等,名字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聚募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