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美国高科技公司的中国市场“现形记”

9439
简法帮 2016-08-11 10:28 抢发第一评

苹果中国市场份额被中国竞争对手挤压,谷歌无法染指中国市场,亚马逊中国业绩差强人意,高通在中国收专利费困难重重,中国稳列微软Windows盗版的重灾区……如果说这些只是让美国媒体不爽、发发牢骚的话,那么,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业务,却在国外科技圈和媒体上着实产生了震动效果,也让他们开始反思和重新审视中国的互联网行业

一、滴滴、优步交易引发外媒对中国科技市场的热议

2016年8月1日,国内外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了Uber将其中国业务卖给昔日竞争对手滴滴出行的消息,Uber通过这个交易拿到了后者大约17.7%的股权,同时也获得后者给的10亿美元投资。Uber是世界上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创业公司,是共享出行的先行者。Uber公司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是出了名的“硅谷反叛英雄”硬汉形象,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都面临着业务合规挑战,对中国市场更是豪掷重金、志在必得;而滴滴起始于2012年,从出租车市场切入获得用户,在2014年才推出与Uber相似的共享出行服务,滴滴通过与快的合并取得中国市场领导地位,并最终将优步中国业务纳入囊中,宣告双方的烧钱补贴大战终结。该交易确有合理性,但又让大家都感觉到意外。

1、《华尔街日报》:抱怨中国环境对美国公司不利

在当日抢先报道交易新闻之后,《华尔街日报》在当日和次日又连续发表了题为《Uber在中国的境遇:为什么外国企业在科技领域永远无法胜出》、《Uber撤退证明了美国公司在中国受到的限制》等数篇类似的主题文章,该媒体认为,在技术等领域中国政府偏向中国公司,如:媒体宣传、政府监管以及政府采购政策等等,其中一篇文章还将网约车新规让Uber没法通过低于成本补贴与滴滴抢占市场列为一个例子。文章肯定了Uber与百度战略合作的聪明做法,也援引Kalanick的话指出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并分别在不同地方将该交易与雅虎以中国业务换取阿里巴巴股份,以及沃尔玛进军中国电商业务未果后,将一号店卖给京东换取京东股份的案例做类比。各文章的基调类似,即:美国企业在中国面临各种挑战,Uber与滴滴的交易为弃卒保车(放弃中国,拥有全世界),算是明智之举。

2、《纽约时报》:赞扬中国在移动技术领域领先硅谷

《纽约时报》同样在8月1日报道了该交易,又在8月2日发表了一篇名为《移动技术领域领先的是中国而不是硅谷》的文章,报纸的官方翻译演绎成了《现在,轮到硅谷“山寨”中国企业了》,文中充满了对中国技术进步的溢美之词。文章写道,“硅谷是长期以来的世界科技之都:它孕育了了社交网络和iPhone,并让这些科技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而中国则一向遭到指责:它总是对硅谷亦步亦趋,在政府审查推波助澜之下,中国版谷歌、YouTube和Twitter纷纷崛起。但中国的科技行业(尤其是移动业务)在某些方面已经领先于美国。一些西方科技公司,甚至包括某些大公司,正从中国企业那里寻求创意。”文章援引某市场研究公司创始人的话说,“坦白讲,中国抄袭美国这种说法在好多年前就已过时了,在移动领域事实恰恰相反,美国常常抄袭中国,例如:Facebook Messenger,要弄清它的发展路线,最好是以微信为鉴。”实际上,“Facebook等公司的高管以及Kik等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正努力复制已经在中国出现的东西:用户会花越来越多时间待在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上。他们的许多努力都以聊天为重心。”文章认为,滴滴出行将优步中国收入麾下表明,“至少是在中国市场,中国公司完全可以与运作最成熟、规模最大的美国创业公司一较高下。”

文章分析了中国和美国企业对待互联网的方式的差异:“在美国,科技企业重视应用的简洁性;而在中国,BAT则纷纷打造一个综合应用,然后将尽量多的功能融入”,并以微信为例,中国公司相当多的业务营收并不像美国那样来自于广告,而是来自平台上销售的游戏、服务和商品。

3、《经济学人杂志》:西方应当放弃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偏见

 

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则在8月6日发表了封面文章《中国的科技开路先锋》,开门见山地指出“西方世界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尖刻印象可能需要刷新”,虽然“Uber与很多先烈一样,面临着一个破碎的中国梦”,但是不能再肤浅地认为“中国是封闭市场,导致沉溺其中的公司只擅长抄袭”。西方对中国市场通常的偏见印象是,“国外公司要么被屏蔽了,要么在中国的监管下举步维艰”,但是,“中国(市场)并不像那些批评家所说的那么难以渗透。如今被Facebook收至麾下的WhatsApp可谓风靡世界,在中国国内可以自由使用,但它在微信面前却相形见绌;同时,中国也早已是苹果公司iPhone手机最大的市场了。Uber为了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出行服务市场站稳脚跟,做出了不懈努力,最后拿到滴滴17.7%的股份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安慰奖。”文章还肯定了BAT巨头投资世界各地创业公司的眼界,包括对Snapchat和Lyft的投资,以及对芬兰的Supercell和以色列的Playtika等手机游戏厂商的收购。

《经济学人杂志》的文章还指出,“微信是对于那些认为中国永远在抄袭、且无法自主创新这类评论的最好还击。阿里巴巴开创了中国的在线交易,并十分聪明地在其中加入了第三方支付,帮助买卖双方建立了信任。滴滴的app里包含一些十分创新的功能,比如滴滴巴士和试驾服务。新浪微博也提供了内置支付功能,并由此开展了付费阅读,这两项都是Twitter上没有的功能。”该杂志的观点与《纽约时报》一致,中国互联网公司对广告的依赖远远少于西方公司,因为中国公司可以从支付、实物商品交易和游戏中获得收入。

所以该杂志指出:“在今天的世界里,优秀的想法在中国和西方之间已经是双向流动,尤其是在移动端市场上,已不再是中国一味模仿抄袭西方,缺少自己的创新了”。例如,“Facebook受到微信的启发,在它旗下的Messenger app里加入了支付和交易的功能;Snapchat从一个通讯工具变成了一个媒介入口;以及谷歌、Facebook和微软都开始大力开发会自动聊天的在线智能机器人,这也都是受中国同行的启发。”

二、历数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的几种悲剧故事

这里,简法帮也简单统计了一下美国知名科技公司在中国的失败案例,简单概括为“烈士型”、“进退两难型”和“报国无门型”三种类型的案例。

1、烈士型:MSN中国

2016年4月29日,MSN中文网发布公告,声明其将于6月7日停止提供简体中文服务,登录网站首页可以看到原来的新闻资讯内容已经变成了热门站点导航服务。

2014年10月31日,微软宣布MSN Messenger 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中国是MSN的最后一个服务地区,至此MSN Messenger停止了在全球的服务,作为一款聊天工具的MSN不复存在。

相信不少人忘记不了,MSN比起QQ曾经带给一代“职场白领”满满的优越感,但在生态系统战场上最终惨败给了百度和腾讯,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类似的烈士不胜枚举:雅虎将中国业务卖给阿里巴巴;eBay折戟中国电商业务,败在淘宝手下;团购鼻祖Groupon的高朋网在中国虽有腾讯的支持,但也没能成功。

2、进退两难型:谷歌

2005年7月19日,谷歌宣布将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开始进入中国搜索引擎市场;

2010年1月,谷歌停止在中国过滤搜索结果,与中国主管部门谈判未果后,在当年3月,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2015年底,媒体报道称,谷歌有意在2016年重返中国大陆,不过可能并不包括搜索业务,只有Google Play应用商店和安卓系统回归。

其实,谷歌爱尔兰控股公司早在2014年底就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了一家独资公司——澎集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是:信息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以及技术咨询;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制作,销售自产产品;计算机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产品(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及其他组件的批发、进出口、佣金代理(拍卖除外)及其他相关配套业务。有人猜测,这是谷歌重返中国的第一步,但截至目前还没有其他实质性进展的报道。

无论如何,谷歌想再次从百度等巨头手中攫取市场份额的机会恐怕不多。

3、报国无门型:倒插门的小扎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 的创办人扎克伯格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进入中国的努力。除了阅读和大力推荐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小扎还苦练中文,在各种场合与中国的领导人会面,来清华大学发表中文演讲,甚至冒着大无畏的精神在北京的雾霾天气里晨跑,并在他的Facebook个人主页发布中国行程的照片。扎克伯格也并不掩饰自己说服和取悦中国的“魅力攻势”,尽管有媒体人士将其称为“年度最佳中国马屁精”。

当然,他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恐怕不仅仅因为他的华裔妻子或是中国情结,更是因为垂涎中国几亿的网民以及巨大流量背后的广告费。但是即使进入中国,他真的有把握撼动腾讯的QQ和微信在社交领域的支配地位吗?

从2009年之后,与Facebook 在中国市场命运类似的还有Twitter(推特),除了像谷歌和Facebook一样面向有海外化需求的中国企业售卖一些互联网广告,也没有任何进军中国微博社交市场的迹象。再说了,微信独霸天下,还有多大的社交市场供它挖掘呢?

三、抱怨无用,看看其他美国科技公司怎么做

无论美国的媒体或公司如何抱怨,其实它们都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更盯上了中国7亿互联网用户的钱包,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找到可信任的合作方,并有效地进行本土化,获取中国用户或客户的芳心,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打开腰包,对于政府监管则无法逃避,只能直面。

在这里,让我们也看看其他美国科技公司怎么做的:

1、领英

2014年02月25日,全球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 宣布推出中文版网页,中文名称定为“领英”,并同时宣布与红杉资本和宽带资本建立合资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LinkedIn聘请了原人人网副总裁、糯米网总经理沈博阳担任LinkedIn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沈博阳表示,希望通过与红杉资本和宽带资本的合作,为中国职场人士提供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除了推出简体中文版外,领英还实现了与本土社交媒体——新浪、腾讯、微博及微信的帐号关联和整合。

据沈博阳称,领英在架构上保证了中国团队有很好的独立性和自主权,领英中国不是总部在中国的一个分支,而是采用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入中国,领英中国有单独的董事会,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有领英中国的期权。

那么,领英能否在中国的人才市场和职场社交上打下江山,让我们拭目以待。

2、Airbnb

无独有偶,2015年8月19日,与Uber同样因为“共享经济”模式闻名的在线短租平台Airbnb宣布,引入红杉资本中国与宽带资本这两家中国战略合作伙伴,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国内短租市场的学徒们也在不断融资屯粮备战。即便是短租平台的鼻祖,Airbnb不仅需要面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还面临中国短租行业学徒和原有OTA巨头的左右夹击,未来格局还不明朗。

3、苹果

最后,苹果投资滴滴的举措也值得美国的同行们学习。一方面,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表示,苹果公司今年5月向滴滴出行投资了10亿美元,是促使Uber最后决定将优步中国出售给滴滴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抱怨中国市场的其他美国公司也应该琢磨一下苹果投资滴滴的战略目的,除了媒体猜想的避税、进军汽车领域,它是不是也在像中国互联网巨头一样在试图布局苹果生态圈(硬件、iOS开发者社区和移动支付)?或者也是在掏钱向中国示好,以务实的方式维护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呢?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简法帮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