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评价他:“那个老头啥都知道,你什么都瞒不过他”。也有人这样评价他:“季克良是个全才”。他自己谈起成功,却说自己的商业法宝是:“少谈对手,多谈自己的优势”。
季克良是谁?
1915年,为庆祝巴拿马运河成功通航,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集世界各国之精品参展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而茅台酒成为了本次博览会中国政府参展产品之一。
据说当博览会的评酒会接近尾声时,中国送展的酒一个也没评上,中国代表团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掷于地上,这一掷石破天惊,浓郁的酒香立即散开,使在场的评委大为惊异。
在反复品尝之后,各国评委一致认为茅台是世界白酒中的顶尖好酒,但因金奖第一名早已定下,只得来个折衷,把茅台酒排在获金奖的第二名,从此茅台酒国色天香的神秘面纱正式被揭开。
历经百年的发展,2015年茅台的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大关,利润达227.22亿元,而国内赫赫有名的四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2015年利润也不过50亿元左右。
从一个偏远小镇的小作坊,到如今成长成为市值突破3000亿人民币的国内白酒行业领导品牌,茅台集团前董事长季克良无论如何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提起季克良,在国内白酒行业可谓无人不知,他是茅台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第一个用科学理论解读茅台的人,是中国酿酒大师,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更被人们尊称为茅台教父。
有着“杏花烟雨风骨,乌蒙磅礴气势”的季老,如今早已满头银丝,在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他的名字已经茅台慢慢的融合在一起。正是他的研究成就了茅台,而茅台也反过来成就了他。
“对茅台酒,我们十年之内没有发言权”
1963年,茅台酒的质量出现了波动,这引起了周恩来总理和原国家轻工业部的极大关注,周总理指示要求选拔、培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茅台酒厂,以便跟踪研究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保证品质。
一年之后,刚刚从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发酵专业毕业的季克良就被轻工业部选拔分配到了远在贵州的茅台酒厂工作,从烟雨朦胧的江南来到原始豪放的云贵高原,陪着他一起来的还有未婚妻徐英,从此他们便与茅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来到茅台酒厂的季克良说的第一句话是:“对茅台酒,我们十年之内没有发言权。”
那时的季克良每月工资只有四十二块五,而由于茅台酒厂经营不力,总人数仅三百多人的酒厂开始把工人往外调。
这一年,酒厂的总亏损也达八十多万,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7年,时任仁怀县县委书记的周高廉担任厂长,茅台酒厂才扭亏为盈。
本来带着对国酒茅台强烈憧憬的季克良,面对这种情况难免有几分失落,但当不同的酒香伴随赤水河谷的微风徐徐吹来,飘入心间,季克良依旧坚定地告诉自己“做一名优秀的酿酒师是我的梦想”。
从那时起他一头扎进生产车间,整日和工人在一起,三年时间,每天长达十来个小时的劳动,工作强度至少是现在工人的两倍,潜心投入茅台酒工艺的研究与改良。
从投料、蒸煮、制曲到堆积发酵,每个环节都需身体力行。高温作业环境下,衣服从没有干爽过,背酒糟时因重心不稳常常摔下酵池,烤酒时常累得晕过去。
而正是这段磨砺让季克良把茅台酒的每一个科学的、传统的工艺细节都融入到了自己的血液,他也真正的领悟到了茅台酒的精髓。
临危受命,不负众望
成绩突出的季克良一路被提升,从副科长、副厂长一直到1983年做了厂长,为了留住他,茅台酒厂厂长邹开良曾在一年春节前几天不远千里来到季克良的家乡,看望他的养父,并动员他们来贵州生活。
而在1997年,伴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原本门庭若市的茅台也变得冷冷清清以致于无人问津,为挽救颓势,季克良临危受命并很快被任命为茅台集团掌门人。
出任掌门人的季克良并未急于制定对策,只是悄悄的买了一张前往山东的火车票,他的目的地就是——秦池。
此时的秦池可谓风光无限,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山东小酒厂,当年以6666万元的最高价击败众多对手,勇夺中央电视台标王,秦池的知名度大幅度提高。
而刚到秦池门口,季克良就震惊了,门口一片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有小板车拉酒的,有手扶拖拉机拉酒的,有方向盘拖拉机拉酒的,有货车拉酒的,包括上车间里头全都是人山人海。
正在开会的秦池领导听说茅台的季克良来拜访,停下会议开始接待他。季克良溜达了一圈,问道:
“你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打这个广告?”
“我们必须要拿到这个标,不拿下来,我们今年就可能死掉。”有人回答。
“那钱不够怎么办?”
“县委县政府讲了,只要把秦池两个字打的家喻户晓,你们钱不够,政府出钱。”
而秦池执行让季克良认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皇帝的女儿不懂展示自己也愁嫁。很快,茅台开始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并着手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
而如今的秦池早已因为质量问题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茅台却在季克良的带领下,通过理论和实践解决了酿酒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使茅台酒的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从而确立了行业的领先地位。
打造品牌,深入人心
作为国内白酒行业的大师级人物,季老深受敬重,在他的带领下茅台这个品牌早已深入人心,除了万国博览会摔酒事件外,季老更是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中国酒界最传奇的品牌传播。
“国酒茅台”四个字,代表着茅台在中国白酒行业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其“国酒”商标的成功注册,是茅台一直以来的追求。其10年申请注册“国酒茅台”8次失败依然坚持申请的举措足见其坚定的决心。
2014年7月20日,茅台“国酒”商标申请获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初审通过,这一消息如重磅炸弹在白酒业内炸开,茅台也因之“升格”为行业公敌,汾酒、五粮液、杜康等22家企业提出异议。该事件最终裁定可能要到2017年。
虽然到2017年茅台国酒商标能否注册成功不得而知。不过,“国酒茅台”四个字在消费者心里早已没有了异议,变得非常顺口与顺耳。
而对于饮酒的健康的问题,季克良先后写了《神秘的茅台》、《茅台酒与健康》等文章,指出茅台酒具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多种因子,例如,茅台酒中的有益酸性物质居然和号称具有养颜功能的红酒有得一拼,是其它白酒的好几倍……
尽管这一说法备受质疑,但在季克良主导下,白酒开始注重健康这一点是符合社会消费趋势的,是值得肯定的。而同样,一句话说久了,大家也就容易信了,至于茅台酒是否真的有益于健康已经不重要,人们提到茅台酒难免会联想到健康二字。
正是通过季老的一系列努力,让国酒茅台的品牌深入人心。
真正的工匠,受人尊敬的企业家
在超过六十岁法定退休年龄后,季克良却在国资委的要求下,数度延长任期,直到2011年季克良才从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如今年近古稀的季老,在退休后仍然四处奔走,孜孜不倦的传播着国酒茅台的品牌内涵,也传播着中国白酒的璀璨文化。
有一句话说的好,“领导者的气质决定着企业的气质”,这句话用在季老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季老身上所具备的工匠精神,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尤显得弥足珍贵。从烟雨江南到西南小镇,半个多世纪对酿酒工艺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季老对茅台的爱可谓深入骨髓。
提起季老难免会让人想到老干妈陶华碧以及华为的任正非,他们都是出色的民族企业家,而正是对工艺与品质的追求,他们撑起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希望,更是民族的脊梁!
版权声明:本文为希鸥原创内容,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作者微信:xiaoguangbest 希鸥网定位为社群驱动型创业媒体,专注互联网CEO报道和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服务,平台活跃着十多万创业者,致力成为一流的创新创业服务品牌。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2023-11-29 希鸥网发布了 《希鸥网:创业十年荣耀奖,致敬了不起的创业者》的文章
2023-11-15 希鸥网发布了 《三板斧论坛:创业的进阶-中科奇胜CEO李琦将出席第九届金鸥奖盛典》的文章
2023-11-07 希鸥网发布了 《致敬创新:Hospure赫纯获评第十一届创新创业论坛行业影响力品牌奖 》的文章
2023-11-01 希鸥网发布了 《浅析大学生创业的双面性》的文章
2023-11-01 希鸥网发布了 《鼎恒国际联合创始人张舜韬登上纳斯达克大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