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召开,来自全球的金融大佬们集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全球化时代的财富发展。
这两天,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得到大佬们的纷纷点赞。有嘉宾表示,青岛打造金融财富管理试验区非常有远见、青岛财富管理发展未来可期......
金家岭:青岛正在崛起的“曼哈顿”
说起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就不得不提到试验区的核心区-金家岭金融新区。
作为青岛正在崛起的“曼哈顿”,现如今,金家岭新区已成为崂山区的新名片,也彰显着青岛的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规模、速度和高度。
在18日的致辞中,青岛市崂山区政府副区长黄应胜表示,2016年青岛地区的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已经成为拉动青岛市发展的支柱产业。
目前,金家岭已累计建成金融及配套楼宇面积570万平方米,5年内将达到1千万平方米。同时,已与剑桥大学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加大对财富管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
不止是崂山区,市北区也在金融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市北”模式。
实施保险+战略 市北将打造保险示范区
青岛市市北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旭东表示,市北区作为青岛传统的老城区、老工业区人口总量大,对于保险产品、保险服务的需求十分旺盛,保险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几年青岛市市北区加快实施保险+战略,以建设保险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探索运营市场化机制,先后引入各类保险机构22家,陆续推出像电梯安全责任险、拒载综合保险等险种,努力打造保险业创新发展的市北模式。
来听听大咖们对青岛的评价如何!
1
齐斌 青岛打造财富管理中心有远见
中国对外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齐斌表示,在跟青岛市政府的沟通交流中,我们了解到青岛市政府想把青岛作为国际财富管理城市来建设,家族信托将是未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个领域。我们希望青岛市政府在打造青岛财富金融管理试验区这个过程中,能够进一步重视家族财富管理,利用好家族信托这一工具,为提高青岛市财富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青岛市政府已经在这一领域做了战略性的布局。青岛金融管理试验区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战略性安排。
2
以理 青岛财富管理发展未来可期
亚洲银行家主席以理表示,青岛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这个城市致力于财富管理的发展,并不仅仅因为政府给予这座城市一个许可。而是因为生活方式,比如说像富有的人会有跑车,也有私人游艇。因为这样,财富管理才可以有全面的发展,也因为这种财富管理的发展现状,才使得技术得以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3
Ajit Ranade 青岛的金融占比很平衡
印度埃迪亚贝拉集团首席经济学家Ajit Ranade提出,金融行业应该追随实体经济的发展,过度的发展金融行业,会带来一些灾难。比如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例子。他认为,金融行业占整个经济的8%—10%是最好的。而青岛的金融占比低于10%,这个数字非常好。
4
姚庆海 青岛要加强一带一路保险合作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指出,青岛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核心区,在服务于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重大设施建设时,要扮演重要角色。希望市北区调动一带一路资源,形成一带一路风险保障合作机制平台,加强一带一路的保险合作,我们还希望运用青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美的条件,打造养老社区和保险的结合,健康和保险的结合。
5
刘智夫 青岛市将加快保险推广应用
青岛保监局副局长刘智夫表示,保险业发展和地方保险经济发展唇齿相依,未来青岛市将加快保险推广应用,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保险覆盖面,稳步推进保险加期货,农业保险加小额信贷保险,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升保险在财富管理实验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继续推进我市法人保险建设,不断提升保险总部优势,使保险业真正成为青岛财富管理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除了点赞青岛,大咖们对全球金融发展趋势不吝其词,纷纷献出“干货”。
1
李礼辉 金融监管存在制度短板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表示,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不是金融市场化过度,而是金融市场化的改革还不到位。不是金融监管过度,而是金融监管存在制度短板。在资产管理领域,市场运行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滞后于市场的扩张速度,尚未形成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并且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滞后于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速度,尚未形成统一的高效的金融监管体制。
2
蔡昉 2010年后人口红利迅速消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指出,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可以作为劳动力的这部分人口15—59岁,在2010年达到峰值,峰值的意思是在那之后就要从正增长变成了负增长,所以2010年就成为了中国的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含义,就是人口红利达到了峰值,从此以后转入负的红利。所以人口红利是已经消失,而且在迅速地消失。
3
王忠民 让失信者彻底出局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提出,如果要把社会中每一个人、每一个法人、每一个经济行为的负信用全部罚到,一直罚到他永远不可能有经济行为,罚到他出局,罚到所有的成本最大化,才不会产生负信用。如果我们让正信用积累化,正信用可以在每一个人,你说的话,你做的事情,你无限交易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正信用的时候,你的财富将会在这些维度当中和这些现行的逻辑关系当中无限积累,甚至你可以在创新当中为此服务,你就可以挣钱。
4
马德伦 金融科技开创财富管理新途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马德伦指出,信息的开放对财富管理非常重要,大数据征信的兴起,会直接改变金融交易的格局,对市场定价机制,会带来复杂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变革降低了理财产品的门槛,作为一个财富管理的新途径,要突破的不仅仅是技术,不仅仅是引进智能投顾,更重要的是投资者的成熟,市场的成熟,产品的成熟。
5
黄金老 智能投顾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苏宁银行董事长兼行长黄金老表示,近些年,可投资的产品较少制约了投资顾问作用的发挥,更多是以销售理财产品为主的一种模式,而不需要或者没有多的分析市场。目前智能投顾的发展是一个初期,咨询类投资顾问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发展。
6
王永利 数字信息化资产越来越重要
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王永利提出,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一类新的东西就是所谓数字的或者信息化的资产,正成为我们社会的、企业的或者家庭个人的越来越重要的资产。王永利认为,个人的、企业的数字资产的培育,以及数字资产的管理,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天地。我觉得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来了之后一个重要的变化,大家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原来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管理范围。
7
朱云来 中国经济本质问题是货币扩张过大
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表示,经济问题本质不是虚实的问题,本质问题是货币扩张过大,不断扩大投资范围,扩大货币供应,是由这些东西引起的。因为实体,从投资赚钱的角度来讲,投资人是不会管虚和实的,你只要赚钱,他一定投,你不赚钱,你再说实体经济,他也没法投。所以我觉得本质问题,是经济发展本身是否良性,是否货币供应总体过大,跟现有的经济和在现有经济中能够找到的发展机会。
8
贾康 行政性垄断让资金难流入实体经济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表示,现在金融出现明显的脱实向虚的偏差,改革开放将近40年以后积累雄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金为什么不愿意流入实体经济?一定是要素流动不充分,经济学里说如果要素充分流动,不应该在某一个领域里实现超额利润。这就必须给出一个基本判断,中国金融业出现过度的垄断,这些垄断有可能是行政因素造成的,当然也不排除自然阶段性、寡头式的垄断因素。我们能做的是消除行政垄断因素,这就涉及到供给侧改革攻坚克难的命题。
9
雷启迪 中国的市场战略非常有创新性
罗兰贝格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雷启迪在“金融回归实体经济”大会上指出,在有效的市场中,GDP增长和一些指数有一定的关联性,比方说股指指数的定价是跟实体经济的增长连接在一起的。政府监管者、实体经济的主体以及金融行业的主体要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中国在一些创新中是有领导地位的,在行业供给侧方面确实有一些落后性。
10
殷晓松 寿险的消费刚性还很低
德华安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殷晓松表示,现在保险业已经到达全球第二位,但是它的密度和深度仍然非常低,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还谈到,保险所获取的成本,远远高于政府的很多项目它的融资成本,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他还表示,应该真正的去创新,去做出不一样的东西。“保险行业特别是寿险行业,它的复杂程度,晓之以理比较难,还得动之以情,这个说明它的消费刚性很低。”
11
王宇 金融改革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王宇提出,深化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的起点和目标、原则和导向都是为了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千千万万个生产者和消费者服务。
同时推荐您阅读:
1. 欢迎关注诚明智库官方网站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